“不管是那种方式,对于功勋之臣和功勋之后们来说,朝廷都帮他们解决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据我调查所知,很多功勋之臣在归乡后,都想着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成才。所以,他们就在自己的私宅里开设私塾,招募那些所谓的‘大儒’前来授课。”
“然后呢……真正的‘大儒’不屑于在私塾里授课。也不差功勋之臣给的那仨瓜俩枣的俸禄。”
“真正愿意在私塾里授课,在乎那仨瓜俩枣的人,能耐也有限,根本达不到教授成才的水平。”
“结果,庸师误人,那些功勋之臣们钱也花了,时间也浪费了,孩子也给祸祸了。最后孩子啥也没学会,甚至还不如原来呢……”
“而,不管是荣誉学堂还是地方官学,授课的师者,都是朝廷认证过的,有真才实学的儒士。或许他们的水平比不上那些所谓的‘大儒’,但足以教授功勋之后和烈士遗孤们出人头地。”
“朝廷出钱,出人,出力,教育孩子成才,对于任何一个功勋之后和烈士来说,都是足以让他们欣慰的事情了吧。”
陈琦缓了口气,举起三根手指道:“安置功勋之后的第三部分,就是帮助及冠的功勋之后和烈士遗孤们,找到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营生。”
“朝廷给烈士遗孤和功勋之后们安排营生,和高低贵贱无关,和功劳大小无关,只与‘你’的能力息息相关。”
“士,农,工,商;你擅长哪一个方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