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捕猎湾鳄
随着熊熊篝火升起,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土着们将抓到的天牛幼虫穿在细细的树枝上贴近火烧烤,肥肥的虫子在火上滋滋地冒着白色的油,一股烤柠檬的气味扑面而来。土着们将虫子塞到嘴里欢快地咀嚼起来的时候,那表情看得远征士兵们一阵恶寒,他们都无法接受食用虫子,可这些虫子却正好能够补充土着所缺乏的蛋白质和油脂。
不过烤鱼在撒上盐巴和香料后味道还不错,再加上烤制时候刷满了牛油果油,鱼被烤成了金黄色却没有焦掉。牛油果油一般是可以高温使用的,而希腊人食用橄榄油一般不会使用高温油炸或烧烤的方式来过度加热,而是常用于凉拌菜、沙拉、面包蘸食,或者通过炖煮的方法,以防止破坏其营养成分和风味。
在新几内亚岛相对宽阔的河里面,生活着全世界最大的两栖类爬行动物——湾鳄,又名食人鳄、河口鳄、咸水鳄、马来鳄。雄性湾鳄成年后体长一般在5米左右,雌性体长2.5-3米,成年雄鳄体重可达600-1000千克,极其庞大。湾鳄躯干呈长筒形,吻部较狭长,前喙较低,吻背雕蚀纹明显,眼前各有一道骨嵴趋向吻端,但互不连接,头后无枕鳞,颈部与头、躯无明显区别,颈背散列的颈鳞合成方块,左右各有一枚纤长骨鳞,尾巴粗壮侧扁,长度超过了头和身体的总和,后肢较长,腹部呈浅白色,背部为深橄榄色或棕色。
湾鳄分布于南亚、东南亚、澳大利亚,喜欢在开阔的海岸、河流的入海口等处活动,但也栖息于沼泽、河流等淡水中。湾鳄是性情凶猛的大型鳄鱼,领地意识很强。幼体以捕食昆虫、两栖类、甲壳类、细小的爬行类及鱼类为主,成体主要以泥蟹、龟、巨蜥及水鸟为食。湾鳄交配季节在5-6月之间,因应地区而定,利用腐草作为巢穴,每次产20-90枚卵。经过75日-96日便可孵出幼鳄。由于湾鳄没有什么天敌,其寿命也确实长,能活到70-120岁,基本超过了人类寿命。
当舰队驶离了狭窄的河道,来到了宽阔的河面上的时候,就会经常发现有湾鳄出没,以往土着所乘的小木船的长度还没有大型成年湾鳄长,在湖中行驶非常的危险,如果稍不注意鳄鱼就会从水底跃出将小船掀翻,人一旦掉下水里基本就成了鳄鱼的大餐,根本无法与体型庞大的湾鳄对抗。
不过湾鳄在白天的时候很少出来觅食,但这不意味着就是安全的,大白天被鳄鱼拖下水的伊马斯人就大有人在。所以在新建的木船上应该是安全的,但是下河或在岸边的时候都是比较危险的,湾鳄随时都有可能将人拖至水中来一番死亡翻滚。越是宽阔平静的水面往往越是危险。
河的两边偶尔能发现伊马斯族人的捕鱼营地,用木头和柴草搭建的窝棚,建在水边显然是为了便于捕鱼时作为临时居所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时候,雨林的气候多变,说不准半夜睡着的时候就可能会下雨,离河岸太近,河水很容易会将搭建的窝棚冲塌,如果睡得太死则可能被淹死或者被湾鳄叼走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