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不时还奶声奶气的笑几声。
院子里的氛围极好。
这时,骆铁匠一身工整的从院子外面进来了。
“晴儿啊,那马车呢?借大伯我赶趟路。”
骆铁匠进门就道。
杨若晴看向他,讶了下。
这是她认识骆铁匠以来,见他打扮得最工整的一回了。
头发洗了,脸上的胡子也明显修理过了。
换了一身八成新的衣裳,脚上穿着黑色的布鞋。
手里拎着一只木桶,木桶里面装着一些浅浅的水。
水里面还养着四条筷子长的鲫鱼。
一副要去走亲访友的样子。
“大伯,你……这是要上哪去呀?”杨若晴迎了过去,问道。
杨华忠和孙氏他们也都朝这边看来。
骆铁匠满面春风,先是逗弄了下绵绵。
这才对众人道:“这不,上回端午节大福兄弟来我家送了礼,今个鱼塘捞了几条鲫鱼,我也送点去给他们,把这个人情给还了。”
到底是还人情?
还是想要挑起更多的人情纠葛?
杨若晴暗暗想着。
看到骆铁匠这副快要进入恋爱季节的样子,她不禁想到了昨日得到的那些打探信息。
她派了人去马家村那一带打听马氏兄妹的事。
打听的人回来跟杨若晴的反馈,有些模糊。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对兄妹啊,前面的经历,确实跟他们自己说的一样。
马氏前后嫁过两个男的,一个死了,一个虐她,受不住投了河。
接回了娘家后,就老老实实守着爹娘养老送终。
爹娘几年前先后走了。
家中就剩下兄妹两个,外加一个只会吃喝拉撒的傻子嫂子。
马氏先是在家种点菜园子,顺带给嫂子做点吃喝。
马大福去下地种田,日子过得不好。
杨若晴让打听的人重点打听马氏的德行。
据说,马氏在村里,几乎是足不出户的。
也没跟哪家的男人传出闲话。
照理说是不错,可是一年前,她跟她哥马大福去了县城谋生,把嫂子也带去了。
这一家人短暂的消失在村人们的视线中。
是两个月前才又再次回村的,重新过起了从前的种田日子。
昨夜,她跟杨华忠他们分析了下。
这么说,马家兄妹回马家村接着务农的时间,跟马大福在县城遇到骆铁匠的日子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