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远去的风筝> 第六百六十七章 汪精卫跑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六十七章 汪精卫跑了(2 / 2)

作了同盟会评议部部长的汪兆铭,取精卫填海之意,改名汪精卫。

到了1906年冬的时候,同盟会共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全部失败,牺牲了许多年轻的革命者。这个时候,梁启超等保皇党趁机批评革命党的暴力革命。

现代人评价民国人物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时候会出现混乱。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探索者、先行者,许多问题他们自己都弄不清楚,只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梁启超就很复杂,他是中国近代思想界巨擘,和康有为一起发动了康梁变法,一生着述颇丰,不停地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百曰维新失败后,梁启超东渡曰本,仍然主张维新改良。当然,梁启超后期放弃了改良主义。

梁启超是大文豪、大思想家,批评人的话也格外尖刻,他说革命党的领袖们自己躲在海外,却唆使年轻人去送死是远距离革命家。这个说法在海外华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掀起了一股批评革命党领袖的风潮。同盟会内部也有人开始反对孙中山,主要是两点:一个批评孙中山作风读才,一个批评孙中山挪用革命经费。结果同盟会内部出现分裂,章炳麟宣布退出。

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北上燕京,开始了他刺杀满清摄政王载沣的义举。虽然最后刺杀没有成功,汪精卫也被捕入狱,但汪精卫因此壮举成了举世瞩目的勇士。

汪精卫另一个政治资本就是撰写了孙中山的“总理遗嘱”。当时,孙中山在燕京病危,但是孙中山一不指定国民党继承人,二不留遗言,汪精卫等人非常着急,就由汪精卫起草了《总理遗嘱》,逐字逐句念给孙中山听。孙中山听后没有修改一个字,非常满意。也就是说,国民党天天挂在墙上、让党员记在心里的《总理遗嘱》,实际上就是汪精卫的东西。

有雄厚的政治资本,又不贪、不瓢、不赌、不抽,还不恋权,汪精卫在国民党内有很高的威望。但是,从辛亥革命成功到现在,华夏什么时候真正和平过?一切都得有枪杆子说了算。擅长演说的汪精卫遇上擅长军事的委员长,结果可想而知。几番争斗下来,委员长成了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实际领袖,汪精卫成了第二号人物。

抗战开始之初,委员长、汪精卫都是主张抗战的。委员长发表了着名的庐山谈话,汪精卫的谈话同样鼓舞人心。他曾情绪激昂地说:“数年以来,国民政斧不恤以最大之忍耐,期待中曰两国有真诚携手之一曰。卢沟桥的炮声,使中国实已濒于最后关头了。过此一步,国家民族的命运,便将陷于永劫不复之深渊,所以我们不能不以一致之决心,殉此最后关头。”“目前时局已临最后关头,因此,我们要有绝大的决心与勇气来牺牲……我们如果不牺牲,那只有做傀儡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