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支黑旗军更强,因为有大清、闽辽两位大佬背后支持,刘永福的部队有了一万支毛瑟枪,大炮十几门。
所以仗还是刘永福打的,但谈判的人不一样了,李鸿章背后的国家弱,但是大啊,声量就比越南更大,闽辽更是新兴势力,而法国普法战争之后才两年,也就是急于从弱鸡身上捞好处,才在越南找事,真给他胆子,都不敢真的打大规模战争。
于是就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法国在清国、闽辽两大东方强权的威逼下,成功保住了在越南的利益,扩大?没那事,法国从来都不想扩大事端,双方的冲突只是因为越南扣押商人。
但这件事并没有这么结束,条约签了,商人放了,法国撤军了,还把那些跟随他们的二鬼子撤到了西贡。但红河流域的地方并不太平,李鸿章和王圆沟通,继续利用黑旗军,‘说服’越南国王,任命刘永福为北圻镇守使,全面接管这里的军务,肃清地方反抗势力。闽辽提出建议,闽辽海军在海防建立军港,协助越南防守红河。清军则应邀驻扎顺化,长久的保护越南的安全,当然军费得越南来出。
除了这些外,王圆不可能不趁这个机会继续扩大闽辽在越南的利益。之前跟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针是和睦合作,以经济贸易为主。在越南的贸易量还是不小的,且持续增加。福建人做生意的能力毋庸置疑,关键是这种山水相依的地理关系,导致越南的华侨众多,宋朝以前这里就是中国的地方,只可惜断断续续,山川阻隔,没能完全同化。导致明朝最后一次控制这里的努力失败后,越南就彻底独立了。
远的移民不说,大多数越南人追溯祖宗都能追溯到某个中国名人,真假且不论,起码这时候跟中国是有向心力的,中原就是越南人心里的耶路撒冷。近的来说,明末移民越南的就不少,称作明乡人。每一次中国动乱,都会有华人南下,甚至福建的天地会起义,最后黄位在台湾站不住脚,也跑到了越南,在湄公河一带扎营。
刘永福不是第一支,也不是唯一一支窥入越南的天地会力量,只是混的最圆滑,过的最好的一支罢了。
许多越南的官员也是华人家族,在越南影响力巨大。准确追溯,越南国王说他祖上也是来自中国,但他姓阮,这一看就不真。至少在越南上层,知识界,精英群体中,中国的影响力无与伦比。他们虽然不是全部能说汉语,但大多数能写汉字。而且自认中华,他们在国内将本国人称作华人,中国移民叫唐人。对外,主要是对北方政权,越南称臣,称王,可在国内也称皇帝。对北方,既有心理亲近,又有抗拒和抵触,十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