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汉早就想在朝鲜修一条铁路了,倒不是为了掠夺什么经济利益,这个国家实在是榨不出什么油水,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日本。修一条纵贯朝鲜,从奉天到釜山的铁路,这样战时便于调兵。这主要是军队提议的,外交部配合做了一下工作,没有做通也就不了了之,毕竟日本对大汉并非什么巨大的威胁,至少目前还不是。
大院君随后将道理说了出来,朝臣们沉默了,一是上国这么说,朝鲜不办不好,二是如今这局面,如果早点有条铁路,或许上国的大军早就打回来了。
“这都是以后的事。上国钦使要我等做好准备,尽心安民。最好能招一批民夫,帮助王师运送米谷。”
“可我国如今米谷匮乏,从何处为王师筹措米谷?”
“王师自备。我等只需招纳民夫。”
大院君口气愧疚,王师帮忙复国,连口饭都管不上,太失礼了。
大军终于开进了朝鲜,但等到3月才开始南下,因为朝鲜北部的气候实在太冷了,老实说比辽东还冷,跟黑龙江有的一拼。
大军之后是数以十万计的民夫,推着各种小车,甚至挑着担子。能招到这么多民夫,可不是大院君集团效率高,而是因为朝鲜流民太多了。整个国家都乱了,日战区农民起义,几十万流民就跟着国王跑到了鸭绿江边。
这些人帮忙运送粮草、炮弹,让大军可以沿着朝鲜西岸快速推进。跟日军一交火,发现日军竟然装备了大量前膛步枪,很多都是美国南北战争后退下来的旧式装备。大炮更少,一个联队都没有一门炮。
这种火力水平,肯定挡不住刚刚歼灭俄军主力,杀气腾腾的汉军。一月光复平壤,两月打到汉江。日本人用心经营汉城防线,这里有几十门要塞炮,算是给汉军制造了一些麻烦。
由于窘困的财政,加上军费主要给了海军,日本陆军始终都是后娘养的,一直到甲午战争,日本陆军武器甚至比不上清军,用着单发步枪硬是击溃了使用进口连发步枪的清军。武士道精神下的日本陆军战斗意志是不错的,尤其是现在,其中真的有大量旧武士,武德十分充沛,可惜武器实在稀烂。
充沛的武德反而大大增加了日军的伤亡,因为他们是真的敢迎着机枪火力猛冲的,直到死光为止,把一些汉军机枪手都杀麻了,产生了严重的不适感。要不是刚刚屠杀过俄军,肯定会出心理阴影。
日军指挥也很僵化,他们将汉城当成决战来打,悍不畏死的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冲锋,最后20万大军损失了八万后,终于清醒了。意识到他们现在的装备水平,几乎是唐朝时候跟唐军的装备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