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江浙一带。
虽然统一没有完成,却让满清督抚明白了谁才是天下的主人,所以大汉部门已经开始秘密在各省派遣领事,跟各地督抚合作搞洋务了。两江地区是重点,这里发展条件最好。现在就能直接投资,等将来发展起来了,接收起来绝不是累赘,而是肥肉。
因为长三角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所以江浙沪三角洲的投资热潮涌动。这里是一片热土,吸引了来自山东的纺织业资本,两广、浙江的丝织业资本,还有艾氏铁厂这样的私营重工业资本。在其他地方工业阵痛的时候,这里还能高速增长,企业家比谁都更清楚哪里能赚钱,哪里的回报率最高。
阵痛期一年后才结束,因为此时的工业化还没完全重塑国家形态,大多数工人并不是无产者,在乡村都有社会关系,城里套路深还能回农村,家永远都在祠堂的方向。
刘勇强担心的农民工讨薪问题没有出现,让他长长松了口气。
熬过建宁十二年,一切都开始重新恢复,高速增长再次出现,新的工厂开始建设。
政府现在财政阔绰,怕的只是花钱太多,而不是没钱。美国人的500亿美元赔款陆续到账,砸在铁路上,砸在运河上,砸在桥梁上。
横向铁路修的都差不多了,纵向铁路才刚刚开始,纵贯山西的同蒲铁路,入川的宝成铁路,广汉铁路都开始施工。现在大汉要在大清土地上修铁路,要哪条给哪条,洋人也不太争了,因为争到最后,这个国家一旦统一,根本无法保证资产安全。虽然日法俄三国干涉成功了,可却默认了大清已经是大汉的势力范围。英国虽然对此有些忧虑,为了安抚英国,大汉继续承认英国在长江的特殊利益,并保证以后即便统一全国,长江也会继续对英国开放。
取得英国谅解,才能在长江上修建铁路大桥。李鸿章修建的津浦铁路只到南京对岸的江浦,要靠渡轮过江才能跟去上海的沪宁线接上,不是李鸿章不想修长江大桥,也不是没有技术,而是英国人不让,担心影响长江航运,孱弱的清政府不敢得罪英国,大汉却有足够的实力。保证大桥不会影响航运后,英国人也表示了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