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的研究遇到困难以及锐行公司组织“破壁”计划的消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被整理成一份标着鲜红“绝密?特急”字样的内参,摆放在了帝都核心区域一间静谧而庄严的办公室案头。
报告里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前沿科研人员的艰辛、产业界人士的决绝,以及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帝都,一场超越常规的会议正在闭门召开。
会议室没有窗户,柔和的灯光洒下,映照着一张张凝重而专注的面孔。椭圆形的会议桌旁,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几乎悉数列席,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主持会议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目光如炬的老者,一位以务实和魄力著称,曾主导过多项国家级重大工程的老领导。他没有客套寒暄,直接指向身后巨大屏幕上显示的“破壁计划及国际封锁态势图”。
“同志们,”老领导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千钧之重的沉稳,“会议材料,事件背景,大家来之前都已经看过了。形势,刻不容缓。今天我们把门关起来,不说虚话,不绕圈子,只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打赢这场‘生物医药领
域的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三个字一出,整个会议室的气息为之一。所有人都明白这个词的分量??那意味着极端艰苦、退无可退,必须用意志和牺牲去夺取胜利的决战。
激光笔的红点开始移动,精准地落在图表的一个个关键节点上,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在沙盘上推演战局。
老领导的声音陡然提升,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杨平教授的课题是我们源头创新的火种,是星星之火!锐行公司组织的这个产业联盟,是我们自己的企业不甘心永远跪着挣钱,不甘心命门被别人攥在手里,奋起自救的尖刀
连、侦察排!而他们现在遭遇的,是什么?”红点猛地扫过那些代表着国际巨头制裁、断供、技术壁垒的红色区块,“是软封锁的全面升级!是图穷匕见的硬绞杀!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打疼了他们!打在了他们的七寸上!”
他环视全场,目光锐利如鹰隼:“这,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商业竞争。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主导权的战略博弈!是一场关乎我们能否掌握科技自主权、话语权的决战!这一
仗,我们退不得,也退不起!输了,不仅仅是损失一个课题、拖垮几家企业,而是可能断送我们在这一战略新兴领域实现赶超的历史性机遇!这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失职!”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
列席会议的一位来自科技部门的领导开始发言,他语气急切,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心:“老主任的判断一针见血,完全正确!我们内部已经组织了多轮,涵盖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进行背对背评审,得出的结论高度一
致:杨平团队的理论是颠覆性的,是真正可能引领下一代生物医药产业革命的钥匙!其潜力,无法估量!如果我们今天,因为几台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几种核心的化学试剂、几套被垄断的工业设计软件就被卡住脖子,让这样的原
始创新火种熄灭,那将是我们国家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这无异于是对历史、对人民的犯罪!支持“破壁”,就是保护我们最珍贵的,火种般的原始创新能力!就是在捍卫我们科技发展的未来!”
他的话语引发了轻微的骚动,几位领导微微颔首。
另一位面容坚毅、肩章显示其军方背景的技术型官员,声音洪亮如钟,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从国家产业安全和战略防御的角度看,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性,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相比,只高不低!甚至,因其直接关乎
亿万人民的生命健康,关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关乎生物国防的稳固,而更具战略敏感性和紧迫性!核心工具、关键试剂、底层软件长期依赖外部,就等于在我们的命门上系了一根别人随时可以拉紧的绳索!锐行联盟
展现出的勇气,魄力和产业协同潜力,值得高度肯定!但他们现在面临的,是以‘小舢板‘对抗武装到牙齿的‘航母战斗群!个体再勇敢,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他们,急需国家力量的支撑,需要我们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提供坚实
的后盾!”
“小舢板对航母战斗群”的比喻,形象而残酷,让在座许多人皱紧了眉头,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压力。
这时,一位负责财政经济的代表扶了扶眼镜,他面前摊开的文件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数据。他面露难色,语气却异常坚定:“各位领导,我必须如实汇报,当前的财政压力确实非常巨大。民生、基建、国防、教育......各方各面
都需要投入,盘子实在太大。”他话锋陡然一转,斩钉截铁,仿佛下了极大的决心,“但是!......此事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根基,是真正的国之大者!再难,也要从牙缝里挤出钱来!我的意见是,立即协调各方,设
立‘生物医药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国家级专项引导基金!初期规模,”他深吸一口气,报出一个数字,“不低于一百亿!”
这个数字让会场出现了一阵低低的惊呼。他继续阐述,语速加快:“而且,资金使用方式必须大胆创新,打破常规!要采取‘揭榜挂帅”、‘后期补贴奖励与阶段性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模式!不管是谁,不管出身,只要有本事,
有能力解决清单上的‘卡脖子”问题,就把任务和资源交给他!谁突破了关键瓶颈,就重奖谁!确保好钢百分之百用在刀刃上,绝不能让前方拼杀的战士,因为‘弹药’短缺而倒在冲锋的路上!”
卫生部门的负责人紧接着从应用端提出了关键建议,他的声音沉稳务实:“除了前端研发的强力支持,后端应用的拉动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创新成果能否真正落地生根。我们可以立即协调国家疾控中心、顶尖公立医院
和药品审评机构,在严格保证科研伦理、数据安全和有效性的绝对前提下,为基于国产设备、试剂、软件所产生的科研数据,以及未来可能由此诞生的创新药物疗法和疫苗,开辟专门的“绿色审评通道’,缩短审批周期,降低制
度性成本。同时,在国家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公共卫生体系采购中,明确优先采购并应用经过验证的国产高端科研仪器和试剂。我们必须用国家的信誉和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为自主创新产品背书,帮助他们跨过从能用到好用
再到愿意用的信任门槛,实现我们科研工具的自主!科研工具就像工业母机,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必须自主!”
他的建议非常具体,直指痛点。
其他各位代表也纷纷跟进,从各自领域提出支持方案:教育部门承诺启动“顶尖生物技术人才定向培养与引进计划”,人社部门表态完善高端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等保障,知识产权部门提出建立“快速审查与重点保护通道”…………
会议室内,气氛越来越热烈。
争论、补充、完善......不同部门、不同背景的官员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激烈地碰撞着思想的火花。部门的壁垒、职能的界限,在这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议题面前,被迅速打破、消融。平日里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协调
的事情,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凝聚着共识。
数小时的激烈讨论后,一项项凝聚了国家意志,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决策方案逐渐清晰、成型:
成立最高规格的“生物医药核心工具攻关专项领导小组”:由一位副国级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统一指挥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实现最高效的统筹协调与资源调配,确保政令
畅通,遇山开山,遇水架桥。
启动“国家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化攻坚行动”:将“破壁”计划及其联盟企业整体纳入国家最高优先级支持清单,首期投入百亿级专项资金。采取“需求牵引、联盟攻坚、国家兜底”的创新模式,对联盟企业攻关成功的设备、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