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第二年,各地社学已成规模,陛下得知,特旨夸赞。
秦云何一面又开始主持各地院试。
江宁文之兴盛,非别处可比,所拔生员皆优异,秦云何自然是多加夸赞。
便是未中者,也多有才华不俗者,秦云何也不忘更加勉励。
千帆竞发本是好事,唯一麻烦的是,各地所录人数有限,即便才华尚可,在江宁也可能不得录中,便有人动起了歪心思。
“唉——”秦云何叹一口气,甚是无奈。
王和见此,道:“大人,可是又有人往外地冒籍考试?”
秦云何点点头。
最近已经发生多个由江宁学子冒外省户籍考试被发现的事了。发生这样的事,当地肯定要知会江宁。
秦云何自然知道他们为何要冒着被发现被处罚的风险跑到外地去考试。
此地优秀者实在太多,若在江宁考试,很可能他们连录都录不中,而到外地,很多不仅能考中秀才,甚至有优秀者,每回岁考都能在二等以上。
这些冒籍去外地考试的学子,多有成绩不错的。可惜费了许多力气,一旦被发现不仅会革掉功名,甚至可能被处罚。
若遇到严苛点的府县主官或学政,还会牵连作保的秀才。
“可惜了这人,之前中秀才时成绩就不错,此次岁试又中了二等,结果被人举发冒考藉,就这么被革了功名。”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到底犯了规矩。”
其实秦云何根据江宁情况,已经适当增加了县、府、院试所录人数,只是这样的名额对于考生,恐怕仍是杯水车薪。
对这事儿,秦云何也没办法,他只能令人晓谕百姓学子冒用考籍的风险,免得以后再有人犯糊涂。
转眼又一年。
秦云何主持完了各地的科试,又开始安排乡试。
江宁文风兴盛,作弊亦兴盛,所以对于乡试,秦云何谨慎非常。
令人提前修整打扫贡院的同时,对贡院仔细进行检查,更早早令兵丁把守,考前不准人靠近。
对于考题更是谨慎,除了副考官,就是几个同考官提前也不知考题内容。
至于副考官,自出题日便留在提学司,除了秦云何不得与人接触。
所以这考题只有秦云何跟副考官知道。
考试当天的入场检查,秦云何也要求搜检的差役务必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