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地下空间被应急灯惨白的光线笼罩,失去了昼夜交替。
时间变得模糊,只能依靠广播里定时的通知,和餐食分发来大致判断。
空气始终浑浊,混杂着太多人产生的体味、消毒水的刺鼻气味,以及一种若有若无的、源自深处裂缝的阴冷腐臭气。
人们挤在狭小的隔间或帐篷里,尽量保持着基本的秩序和卫生,但压抑的恐惧和无助感依旧在悄然蔓延。
哭泣、争吵、以及因噩梦发出的尖叫,是每晚不变的背景音。
苏萱蘅被分配的位置很偏僻,靠近一条通风管道,噪音有些大,但也相对安静,少有人打扰。
她很完美地融入了难民的角色:按时领取配给,虽然那些寡淡的食物和少量的水对她而言毫无意义,但还是要按时领取的
平时她就安静地待在自己的角落,脸上总是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苍白和惊怯。
而且她还幸运的找到了小雅一家。
在一次领取晚餐的队伍中,她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哭腔争吵着什么。
循声望去,果然是小雅,她正和一个分发食物的志愿者理论,试图为家里生病的老父亲多争取一点稀粥。
“小雅?”苏萱蘅怯生生的走了过去叫了一声。
小雅回过头,看到苏萱蘅,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圈就红了:“萱蘅?!你也来了,真的是太好了!我还以为你…”她冲过来抓住苏萱蘅的手,像是找到了亲人。
重逢的戏码苏萱蘅演得还是情真意切,小雅絮絮叨叨地说着她们一家是如何艰难地熬到官方救援,如何来到这个避难所,以及现在的种种不便和担忧。
苏萱蘅安静地听着,适时地表达同情和安慰,并把自己那份还没动过的稀粥推给了小雅。
“给我伯父吃吧,我不太饿。”苏萱蘅小声说,眼神温柔的看着小雅,一如以前般。
小雅颤抖着手接过粥,千恩万谢的走了,心中更加确信苏萱蘅是她见过最善良、最柔弱、也最倒霉的女孩。
有了小雅这个喇叭,苏萱蘅“纯阴之体”的身份,很快在她所在的小片区传开了。
人们看她的眼神变得有些复杂,混合着同情、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回避。
没人愿意离灾星太近,哪怕她看起来如此人畜无害,而这正合苏萱蘅之意,她乐得清静,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观察。
苏萱蘅观察着避难所的运作体系:军队和警察负责安保和秩序
穿着不同制服的工作人员负责物资分发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