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洋房藏身于凹陷的山腰,实乃黄杨匠心独运的神来之笔,蕴藏着多重精妙考量。
这天然的岩壁凹陷为洋房提供了绝佳的庇护。
它能有效阻挡狂风的呼啸侵袭,隔绝暴雨的倾盆冲刷。
更能遮蔽炎炎烈日的酷晒。如此一来,建筑主体,尤其是那些珍贵的木质结构。
便能最大限度地减缓因风蚀、雨蚀、日晒所导致的风化与腐朽,得以长久保存,历久弥新。
上方突出的危崖如同忠诚的卫士,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能有效阻挡山上可能滚落的山石,为居住者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然而,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其对姜瑜从天而降这一潜在威胁的独到防御。
上方那险峻的危崖,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断绝了任何试图从空中突袭的可能性。
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像是一座巧妙融入自然的要塞,将天险化为己用。
远远望去,整座洋房不像人力所能建造。
更像是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巧妙地嵌入这万丈悬崖的皱褶之中。
与山石岩壁林木云雾和谐共生,难分彼此。
这样的奇思妙想,这样与自然的完美契合。
不禁让姜瑜都折服于黄杨当年选址造屋时那超乎常人的智慧与魄力。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处居所,更是一件凝固的艺术品。
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这座小洋房背靠着一处无法攀越的天然天险绝壁。
形成了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态势。
而常人想要要想抵达这座小洋房,这个路径更是充满了艰险与挑战。
在这河谷险峡之间,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可供通行。
这条所谓的路,并非普通的泥土或石板铺就。
而是川蜀古人智慧与艰辛的结晶,川蜀栈道!
这栈道依山傍水而建,紧贴着悬崖峭壁。
是川蜀古人在绝壁上硬生生开凿出来的。
它的宽度仅容几人通过,两侧便是深不见底的河谷。
想从这些地方走过不依靠这些古栈道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行走在这栈道之上,不仅需要勇气和胆量,更需要对古人智慧的敬畏之心。
那一条条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而成的通道,其建造过程异常艰辛。
工匠们在坚硬的岩壁上硬生生地凿出一个个小孔。
然后将木桩插入其中,再在木桩上铺设木板。
如此反复,才最终形成了这条悬空的通道。
姜瑜透过神念,目光凝视着眼前这些古川蜀人智慧与技艺的杰作,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惊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