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四百一十八章 梵唱之音,取祸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八章 梵唱之音,取祸之道(2 / 2)

被称为始制梵呗的陈思王曹植,可能是受了般遮瑞的启发而有《瑞应本起》四十二契的巨构,成为学者之所宗。

梵呗是什么呢?就是和尚念经的声音,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音声修行法门,最早是由曹子建的鱼思梵呗开始的,到如今也才过去十九年,算是一个很新的东西,

虽然也有外来的胡呗,但在汉地也没人愿意使用,主要是语言不通,

自佛教传入至三国时,来自印度、西域的一些高僧在汉地传播、翻译佛经的同时,也带来了印度、西域的佛教音乐。

当时尚在北方的支谦据《无量寿经》、《中本起经》制成《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康僧会亦曾制此曲,又传《泥洹呗声》。

此外,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的帛尸黎密多罗也是西域人;月氏人支县南“裁制新声,梵响清美”,传“六言梵呗”于后世。

“原夫经震旦,夹译汉庭。北则些(法)兰,始直声而宣剖;南惟(康)僧会,扬曲韵以讽通。”(宋赞宁《宋高僧传》)他们所传梵四,应该是西域风格的佛曲,因此这些异国风味的“胡呗”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

魏明帝曹叡太和四年(公元230),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感鱼山之神制,他在游览境内的渔山(太和三年曹子建被封为东阿王)时,

闻空中有一种梵响,清扬哀婉,细听良久,深有所悟,乃摹其音节,根据《瑞应本起经》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

曹子建既精通音律又善于论着,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