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调兵,剿匪!(第1/2页)
两次暗杀,虽然没有伤到永宁伯分毫,但是却给了他一个武装介入山西的理由和借口。
最终,林芳平和羽林骑被留在了司盐城,徐进勇率虎卫骑越过安邑,直奔平阳府城而去,而陈德则率军进入泽州境内,
同时,永宁伯还抽调驻扎孟县的沇河营,以及驻扎洛阳附近的邙山民团新军,分别进驻泽州和平阳府南部,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山西南部剿贼战。
…………
山西镇,亦称太原镇或三关镇,始设于宣德四年,总兵官驻地为宁武关。
其防区边墙西起保德州黄河岸边,向北经河曲、偏头关至老牛湾后,转而向东行至丫角山,再趋向东南经神池口、宁武关后,又折向东北,过代州、繁峙北抵平刑关,而后再次转向南经龙泉关、固关而达黄榆关,整体防线全长一千六百余里。
从位置上看,山西镇位于大同镇之后,起着支撑和加固大同镇边防,阻止北边来犯之敌长驱深入的作用。
明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对三关的重要军事地位有精辟的论述……
宁武关,“居两关之间”,为“东西要害”;偏关“西接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三关险要虽同,偏关尤急”;雁门关,是西部“大州之冲”,南部“郡县之路”,“皆为虏冲”。
山西镇边“山势连亘,实天造之险固”!
镇下辖有冀宁、冀南、雁平、宁武、岢岚五道,其中冀宁、冀南两道因“不近虏巢,未分边隘,惟设火路墩”。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和《太原府志》记载,在雁平、宁武、岢岚三道共有大小城堡六十四处之多。
由此可见,山西镇所辖范围基本都在山西省的北边,尤其是靠近大同镇一线上,再有就是西面靠近河套地带,以及东面的太行八径诸处关隘。
…………
永宁伯去年大举铲除“通奴奸商”的时候,虽也借助出兵援豫之机,更调用山西总兵李辅明配合南下,一度深入太原府和汾州、辽州,甚至进入了平阳府北面。
但毕竟这些地方不是山西镇范围,行动过后,大军只能退回各自驻地,不能长期驻扎以控制地方。
即使陆续进驻山西各府州县的宣大商社,也不同程度遭到当地商号和百姓的抵制,军票和银币流通也遇到一定阻碍。
这些种种都基于一个根源,即该地处于山西省布政使的管控之下,属于山西巡抚的管理范围,不受宣大三镇边军的掌控,勇毅军势力未能渗透到这些地方,所以当地商号勾结官吏才会如此猖狂。
对此,永宁伯也是没有办法,毕竟他只是宣府镇总兵官,本就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插手山西军政事务,就算他是山西镇总兵官那也不能插手地方政务啊!
然而,这一次他借道山西回返宣镇,却在平阳府连遭了两次暗杀,足见山西匪患之严重。
永宁伯张诚作为大明朝廷的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提督保定等七镇军务,总领中原剿贼诸军事,调兵剿贼不正是他老人家的职责所在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百二十章:调兵,剿匪!(第2/2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