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后,春。
玄渊城外杏林依旧繁盛,粉白花瓣随风飘舞,落在一座新修的小院门前。院中炊烟袅袅,一名少女正在晾晒衣物,嘴里哼着童谣。
苏璃坐在廊下,手中拿着一块温润玉佩,上面雕刻着简单的图案:一碗汤,一张纸条,还有一扇门。
那是她命匠人根据记忆打造的纪念物。
“姑奶奶,”少女走过来,递上一杯热茶,“今天又有新的传言了。”
“哦?”苏璃接过茶,轻吹一口。
“说是在极北发现了蓝色水晶,当地人称它为‘夜之心’。每逢月圆之夜,水晶就会发光,照出一个人影,像是在写字。”
苏璃怔了怔。
“写什么?”
“据说……是一封信。”
少女笑着摇头:“谁信呢,肯定是瞎编的。”
苏璃没有笑。她只是静静地望着远方,仿佛穿越了风雪与时光,看到了那个孤独的身影,在永恒的寒渊中一笔一划写下思念。
她忽然起身,走进屋内,取出笔墨纸砚,铺开一张素笺。
良久,她提笔写道:
>**“江沉:**
>
>杏花又开了。
>我种了一整片林子,每年春天都像下着粉色的雨。
>昨日有个小女孩问我:‘夜君还会回来吗?’
>我说,会啊,因为他答应过要看我变老的样子。
>她不信,我说你看天上最亮的那颗星,那就是他留下的灯。
>她踮起脚,认真地说:‘那我要天天跟它说话,告诉它姑奶奶今天吃了糖糕,笑了。’
>
>我也想告诉你这些。
>虽然不知你能不能看到,但我相信你能听见。
>
>别担心我。我很好,每天都好好吃饭,按时添衣。
>只是偶尔梦见你站在雪地里,背影越来越远,我想喊你,却发不出声音。
>醒来时枕头湿了一片。
>
>你说别等你。可有些事,不用等也是一种等。
>就像春天总会来,就像夜晚总有星光。
>
>若真有来生,我不求富贵荣华,只愿清晨醒来,能看到你在厨房煮粥,
>我站在身后偷偷看你侧脸,然后趁你不注意,把姜偷偷挑出来。
>你一定会假装生气,说我肠胃不好还挑食。
>
>那时候,我就笑着说:‘可你做的粥,放多少姜我都喝。’
>
>??苏璃
>春分日”**
写完,她将信折好,放入一只木盒中,盒子上刻着两个字:**归期**。
她抱着盒子走到院中,点燃一支香烛。
火焰跳跃,青烟袅袅升起。
片刻后,夜空忽有一道极细微的蓝光闪过,似回应,似低语。
随即消失不见。
但她笑了。
因为她知道,无论他在哪里,都会守护这片土地,守护这个家,守护她。
就像她始终记得他一样。
---
百年之后,玄渊学院设立“夜君讲堂”,每年冬至举行祭礼。学子们齐声诵读《守望誓词》,声震云霄。
而在遥远星海之外,那颗被称为“夜之心”的星辰仍在闪烁。天文司记录显示,每隔三十年,它的亮度便会增强一次,持续七日,恰逢人间灾厄平息之时。
有学者提出大胆猜想:或许江沉并未真正消亡,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他的意识融入夜核,成为维系世界平衡的“锚点”,每当危机临近,便会短暂苏醒,拨正命运之轮。
此说虽无实证,却广为流传。
毕竟,总有人坚信:真正的英雄不会彻底离去,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又一个冬夜,暴风雪突袭边陲小镇。村民惶恐不安,唯有一位盲眼老妪坐在窗前,手中摩挲着一枚旧玉佩。
忽然,她抬起头,嘴角浮现笑意。
“来了。”她轻声道。
窗外风雪骤停,一道柔和蓝光掠过屋顶,绕屋一周,而后悄然隐去。
次日清晨,积雪融化,井水回暖,牲畜安然无恙。
孩子们兴奋地说:“夜君来过了!”
老妪摸着孙儿的头,低声说:“去吧,把新写的信挂在屋檐下。他知道的。”
屋檐下,一张小纸条随风轻摆,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夜君叔叔,我昨晚做了噩梦,怕黑。
>可后来听见有人轻轻敲玻璃,
>然后就不怕了。
>谢谢你陪我睡觉。
>??小安”
风起,纸条飘向高空,融入晨曦。
而在无人所见之处,那道蓝光再次浮现,轻轻托住纸条,将它送往星辰深处。
长夜已尽,但他仍在。
因为只要还有人需要光,他就永远不会真正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