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影视编辑器> 第213章 名门贵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3章 名门贵女(1 / 2)

红旗军在三线战场取得的辉煌胜利,如同三把燎原烈火,彻底点燃了华夏大地。

控制运河与黄河枢纽,意味着清廷的经济命脉被拦腰斩断;横跨冀鲁豫皖的广阔控制区,如同在清廷腹地插入了一柄尖刀;中原粮仓与庞大的人口资源,更让红旗军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兵员与补给。

一时间,天下震动,四海瞩目!

紫禁城内,往日庄严肃穆的气氛已被恐慌与绝望取代。

龙椅上的小皇帝隆熹形同傀儡,真正掌握权力的鳌拜与暂时联合的孝庄太后,面对着堪舆图上那一片刺目的红色,脸色铁青。

“反了!都反了!”鳌拜须发皆张,一拳砸在御案上,震得茶盏乱响,“济南丢了,开封丢了,连徐州也丢了!这群泥腿子是要掘我大清的根啊!”

孝庄太后虽面色苍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她强压着心中的惊涛骇浪,沉声道:“此刻说这些已是无用!鄂尔多的大军被牵制在山东、河南,远水难救近火。当务之急,是立刻集结所有能战之兵,将这股赤焰扑灭在北上之前!”

经过一番激烈的朝堂争论与幕后交易,一份倾尽全力的作战计划被迅速制定,那就是急调三路精锐。

北线以六百里加急,严令漠南蒙古骑兵即刻自张家口入关,以其来去如风的骑射优势,驰援京畿,并威胁红旗军侧翼。

西线命令山西绿营精兵,由老将统率,火速出井陉关东进,务必抢占邯郸、磁州一线,阻止红旗军进一步西进或北上,并试图与南下的蒙古骑兵形成夹击之势。

南线严令江北清军残部,整合两淮兵力,由一员悍将统领,自淮安北上,向徐州方向发起反扑,力图收复失地,至少也要牵制住南线的“燎原”兵团。

最后,满清朝廷咬牙动用了守卫燕京的八旗最后预备队,约两万余人。

这些曾是满洲立国之本的骄傲战士,如今也被派上了战场。

鳌拜亲自训话,声音沙哑而悲怆:“八旗的勇士们!太祖太宗在天上看着我们!身后就是京城,是你们的家小!此战,有进无退!”

为瓦解反清联盟,安抚汉地民心,清廷罕见地颁布了“满汉一体,共御赤匪”的诏书,宣布暂缓一些针对汉人的歧视政策,许诺战功赏赐一视同仁,试图拉找尚在观望的汉人官僚和地主武装。

诏书用词恳切,试图营造团结假象:“山东赤旗匪所至,毁我衣冠,坏我伦常,乃天下共敌!凡我臣民,无论满汉,皆当同心戮力,卫道保国!”

红旗军总指挥部此时已前移至开封,沙盘上的敌我态势一目了然。

清军三路调动的消息,早已被敏锐的情报网络探知。

苏宁召集众将,神色沉稳,不见丝毫慌乱。

“清廷这是狗急跳墙,把看家底的本钱都拿出来了。看来,他们是打算在北直隶大名府一带,与我们进行战略决战!”

他手指点向大名府的位置:“此地乃直隶门户,水陆要冲,一马平川,适合骑兵大兵团作战。清军意图很明显,西路的山西绿营、北路的蒙古骑兵,以及可能从京畿南下的八旗预备队,都将在此汇聚,寻求与我主力决战。”

“苏帅,我军连番征战,是否暂避锋芒,巩固现有地盘?”有参谋提出建议。

“不!”苏宁断然否定,目光锐利如刀,“敌军虽来势汹汹,但仓促拼凑,指挥必然混乱。蒙古骑兵利于野战,拙于攻坚;山西绿营久疏战阵;八旗兵更是架子货!而我军连战连捷,士气正盛,装备、训练、战术皆远胜于敌!

这正是我们一举歼灭清军有生力量,直捣黄龙的绝佳时机!”

“命令!西进兵团,以一部兵力协同淮北义军,严密监视并阻滞南线北上之江北清军,使其不能影响主战场。

“命令!北上兵团,留下必要守备部队后,主力迅速西进,与“惊雷”兵团主力汇合于大名府外围,构成决战主力。”

“命令!南下兵团,稳固徐州防线,同时派出精锐小股部队,深入敌后,袭扰清军粮道,散布恐慌。”

“另!全军,加紧备战,补充弹药,对官兵进行战前动员,强调此战关乎华夏气运,务必全力以赴。”

“得令!”

一时间,整个北中国风起云涌。

通往大名府的官道上,烟尘滚滚,各方军队都在向着预定的战场疯狂集结。

蒙古骑兵的马蹄声震动着燕山山脉;山西绿营的号旗在井陉古道间蜿蜒;江北清军顶着压力艰难北进;而红色的洪流,则从开封、济南等方向,坚定不移地向大名府汇聚。

大名府,这座古老的城池,即将成为决定两个时代命运的角斗场。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纪大会战,一触即发!

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等待着最终结局的揭晓。

是清廷绝地翻盘,还是红旗军彻底敲响旧时代的丧钟?

答案,即将在血与火中诞生。

开封,红旗军总指挥部。

连战连捷的苏帅并未沉浸在胜利中,反而更加忙碌于军务政务。

这一日,卫兵通报,有两位特殊的客人联袂来访......

云南沐王府小王爷沐剑声,与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

会客厅内,气氛略显微妙。

沐剑声一身锦袍,虽面带旅途劳顿,但世家子弟的气度犹存;陈近南则青衫磊落,目光沉静,自有江湖豪杰的风范。

两人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领回此前被扣押的沐剑屏、方怡以及天地会相关人员。

“苏帅,”陈近南率先开口,言辞恳切又不失气节,“前番属下之人不懂规矩,在贵宝地滋事,给苏帅添了麻烦,陈某在此代为致歉。还望苏帅念在同是反清阵营的份上,允许陈某将人带回,严加管束。”

沐剑声也拱手道:“苏帅,舍妹年幼无知,冲撞虎威,还望海涵。沐王府感激苏帅不杀之恩与救治之情,特备薄礼,聊表心意。”

他一挥手,随从抬上几个箱子,里面是云南的药材、宝石等土产。

苏宁端坐主位,神色平静。

他早已料到会有此一出,淡然道:“陈总舵主,沐小王爷,不必多礼。当日之事,各有对错,既然二位亲自前来,这个面子,苏某自然要给。人,你们可以带走。”

此言一出,陈近南与剑声都暗暗松了口气。

然而,沐剑声心思电转,来之前他已多方打听,深知眼前这位年轻的苏帅实力深不可测,潜力巨大。

若能与之结盟,甚至......联姻,对偏安西南的沐王府将是莫大的助力。

他偷眼观瞧,见苏宁虽位高权重,却并无妻妾,自家妹妹年轻貌美,性子也算乖巧......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迅速生根发芽。

就在陈近南准备道谢带人离开时,沐剑声却再次开口,语气变得更为谦和甚至带着一丝试探:“苏帅宽宏大量,剑声感激不尽。只是......如今清廷虽显颓势,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反清大业仍需各方戮力同心。我沐王府世镇

云南,在西南尚有几分影响力,不知......可否与苏帅更进一步,互为奥援?”

苏宁何等人物,立刻听出了沐剑声的弦外之音。

他目光微动,看向沐剑声。

与沐王府结盟,确实能在西南牵制吴三桂部分兵力,分散清廷注意力,对红旗军北上战略有利。

再者,沐王府除了蠢了一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过错。

略一沉吟,苏宁缓缓道:“小王爷所言,不无道理。反清非一家一姓之事,确需各方携手。沐王府若愿在西南呼应,苏某自然乐见其成。”

他没有明确答应,但态度已然松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