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文豪觉醒之路:有田笔记创作日志> 第46章 田行健阅读《资治通鉴》的准备工作(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田行健阅读《资治通鉴》的准备工作(下)(2 / 2)

八、毛泽东在批注《资治通鉴》时,有没有特别强调哪些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批注《资治通鉴》时,对某些历史事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强调,认为这些事件对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是陈桥兵变:毛泽东指出,《旧五代史》中关于陈桥兵变的描述有误,认为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是篡夺后周政权的行为,而非被迫的结果。

二是刘邦与项羽的斗争:毛泽东对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有深入的分析,认为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更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三是朱元璋的兴起:毛泽东对朱元璋的评价非常高,认为朱元璋虽然不识字,但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四是秦始皇的统一:毛泽东认为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对中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还包括文字和度量衡等制度。

五是社会主义道路:在阅读《资治通鉴》时,毛泽东会将其与社会主义道路联系起来,如在读《张鲁传》时,他联系到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中国最大的现实问题。

六是历史人物的评价:毛泽东在批注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囿于前人固有的结论,善于从浩瀚的史料中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的观点

九、毛泽东在批注《资治通鉴》时,有没有提出过关于历史规律的独到见解?

毛泽东在批注《资治通鉴》时,提出了关于历史规律的一些独到见解。他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应用于对《资治通鉴》的分析中,从中寻找和总结历史规律。

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毛泽东在读史时,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批判历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