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满怀壮志而来,然而在燕国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日复一日地等待着,期望能够得到燕后文公的接见,可那扇通往权力核心的大门却始终对他紧闭。与此同时,在赵国,赵肃侯下令修建寿陵,无数民夫被征调,尘土飞扬中,是人们疲惫而无奈的身影。
魏韩二君则在甄城会见了齐威王。这一天,甄城的气氛显得格外凝重,魏韩二君皆戴着布冠,一改往日的威严,变服折节朝见齐威王。他们的眼中带着敬畏与期待,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寻求着新的联盟与依靠。
华夏历2363年。春风拂过大地,却未能抚平各国君主心头的焦虑与筹谋。齐威王与赵肃侯在平陆会晤,两位君主的目光交汇,言谈之间,皆是对天下局势的担忧与对未来的规划。
而在徐州,一场更为重大的会盟正在上演。魏惠王和齐威王相聚于此,惠王率领着韩国和一些小国的君主,一同朝见齐威王。惠王的脸上带着谦卑的笑容,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心中明白,这并非单纯的尊崇,而是在这乱世中寻求平衡与合作的手段。他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了魏的王号。惠王为示决心,改此年为后元年,史称“徐州相王”。他们在会盟中约定,共同攻打楚国,试图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分得更大的利益。
在燕国的苏秦,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见到了燕后文公。燕后文公坐在殿堂之上,目光深邃而威严,审视着眼前这位名声渐起的谋士。
苏秦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劝说:“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国土纵横二千多里,军队有几十万,战车有七百多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够十年支用。南有碣石、雁门的丰饶物产,北有枣、板栗的获利收成,百姓即使不耕作,仅靠食用枣栗也能够生存。这就是所谓的天府之国。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看不见军队覆灭、大将被杀这样忧心的事,这种和平境况没有谁比燕国更好。大王您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燕后文公微微皱眉,示意苏秦继续说下去。
“大王,燕国之所以能在这乱世之中暂得安宁,免受战争之苦,全因赵国在南面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屏障啊!”苏秦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燕王微微皱眉,若有所思地问道:“先生何以如此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