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烽火连天处。战云翻、七雄争霸,金戈铁马。乱世风云硝烟漫,剑影刀光冲杀。谋与略、纷争高下。秦赵魏韩齐燕楚,看英雄、壮志凌霄野。鼙鼓震,旌旗赭。
黄沙万里征鞍跨。守疆陲、兵戎相见,壮怀难舍。良将谋臣筹帷幄,血溅沙场何怕。展壮志、江山如画。胜负兴亡皆如梦,叹兴亡、功过凭谁话。千古事,浪淘罢。
华夏2387年,田婴离世,他的儿子田文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薛的封地。田文素有贤名,号孟尝君或薛公。田辟强对其颇为赏识,继续任用他为相国。田文掌权之后,目光高远,深知秦国的日益强大对各国构成了巨大威胁,于是试图以齐国为主导,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攻秦,以遏制秦国的扩张之势。
彼时,秦国的张仪因种种原因被驱逐出境,无奈转而去魏国为官。这一变动让各国的局势愈发微妙。楚王见此情形,当即背弃了和秦国的盟约,为了向齐国示好,甚至逮捕了昭雎。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桓臧游说楚王,言辞恳切:“大王,昭雎与张仪素有交情,若能善加利用,此交情亦可巩固楚魏关系,于我大楚有利无害。”楚王沉思片刻,觉得桓臧所言不无道理,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释放了昭雎。
不久之后,魏国的宰相田需去世,楚国瞅准时机,大力支持魏太子魏遫坐上了魏相之位。在各方势力的纵横捭阖之下,魏、楚、齐等国合纵的局势又一次形成,共同对抗强秦的威胁。
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一时间,气氛紧张而凝重。张仪、魏章则成为了魏国的相国,为魏国的政事出谋划策。
在这动荡的局势下,新的秦王嬴荡即位。韩、魏、齐、楚、越等国怀着各自不同的目的,纷纷派遣使者前来祝贺。韩国或许是为了在新王面前求得一份安稳;魏国也许是期望缓和与秦国的紧张关系;齐国则是在观望中探寻新的机遇;楚国的心思难以捉摸;而越国,更是暗藏玄机。
同年,秦武王亲自接见了越国的使者。在密室之中,两人密谈许久,最终达成了夹击楚国的密约。越国在勾践灭吴之后,已然成为东南大国,国力强盛,此时是仅次于楚国的第二大国。楚、越两国虽水土相接,人文相近,但彼此视为心腹大患,无时无刻不在谋划着如何消灭对方。
而在西南边陲,蜀地发生了动乱。蜀相陈庄作乱,残忍地杀死了蜀侯通国。消息传到咸阳,秦武王怒不可遏,当即派能臣甘茂率兵平定蜀国叛乱。甘茂不负众望,迅速诛杀了陈庄,稳定了蜀地局势。不仅如此,秦武王还派兵攻打义渠、丹犁,展现出了他的雄心壮志和强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