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汉廷风烈,望长空、万里云翻尘绝。使节西行,孤胆勇、何惧边关霜雪。大漠荒沙,狼嚎雁唳,壮志坚如铁。丝绸遥路,历经多少磨折。
西域诸地寻踪,结盟宣大汉,情真怀烈。异域风情,谈笑里、文化交流无竭。岁月悠悠,英名千古颂,史篇雄阔。张骞功业,永留青史传说。
华夏历2579年,正值春季,阳光温和地洒在大地上,微风轻拂,带来了丝丝生机。然而,在这看似平和的表象下,朝廷之中却风云变幻。
三月甲午日,丞相李蔡被查出因盗取孝景皇帝陵园的堧地,并妄图将其作为自己的墓地而获罪。此事一出,朝野震惊,李蔡旋即被交给司法官吏审讯。面对这确凿的罪行,李蔡深知自己难逃罪责,最终选择了自杀,以结束这一场政治的噩梦。
随着李蔡的倒台,朝廷的一系列政策也随之变动。此前通行的三铢钱被废止,改铸五铢钱。这本是为了整顿货币秩序,稳定经济,然而,新的政策却引发了新的问题。百姓中许多人受利益驱使,偷铸钱币,其中楚地的情况尤为严重。一时间,楚地的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人心惶惶。
武帝忧心忡忡,在朝堂之上与群臣商议对策。他深知,若要解决楚地的问题,必须派遣一位得力的官员前往治理。思来想去,武帝的目光落在了汲黯的身上。
汲黯,这位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臣子,曾多次让武帝又爱又恨。此刻,一道诏令从宫中传出,征召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
汲黯接到诏令之时,正在家中静养。多年的官场生涯,让他身心俱疲,加之身体本就多病,他早已萌生退意。当那象征着皇命的诏令摆在他面前时,他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官印。
宫廷内的使者并未因他的拒绝而罢休,一次又一次地带着武帝的强硬旨意前来,强迫他接受。汲黯望着那明晃晃的诏令和不容置疑的使者,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皇命不可违,最终,在诏令的多次逼迫下,他无奈地接过了那沉甸甸的官印。
然而,在前往面圣谢恩之时,汲黯对着武帝哭着说道:“陛下啊,我汲黯自以为将要身死沟壑之中,不能再见到陛下了,没想到陛下又重新录用我。我时常有病,体力难以胜任郡中政事。我内心所期望的,是能担任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陛下弥补过失、提醒遗漏之事,这才是我衷心的愿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