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中的日子异常艰难,缺衣少食,还要时刻警惕着敌人的搜捕。杨仆望着身边疲惫不堪的士卒,心中充满了愧疚和不甘。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大汉的使命,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
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杨仆开始在山中寻找出路,同时也努力找回逃散的士卒。他穿梭于山林之间,呼喊着同伴的名字。那些失散的士卒们,在听到将军的呼唤后,纷纷从各个角落汇聚而来。
经过十多天的艰难挣扎,杨仆终于重新将他们聚集起来。他站在一块巨石上,望着眼前这些历经磨难却依然坚定的士兵们,大声说道:“我们是大汉的军人,我们的使命尚未完成!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和信念!”士兵们齐声高呼,他们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大汉的军旗在风中烈烈作响,左将军荀彘率领着士气高昂的大军,与朝鲜在浿水西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战场上金戈铁马,喊杀声震耳欲聋。荀彘的军队如汹涌的浪潮般一次次冲锋,然而朝鲜军队的防线犹如铜墙铁壁,始终难以攻破。
远在京城的汉武帝,身处宏伟的宫殿之中,却时刻心系着千里之外的战局。每日传来的战报都令他眉头紧锁,两位将军久攻不下的消息让他心中焦虑万分。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太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百姓们也在翘首期盼着胜利的捷报。
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漫长而胶着的战争,武帝深思熟虑后,决定派遣卫山凭借大汉的赫赫军威去晓谕卫右渠,期望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避免更多的伤亡和损耗。
卫山肩负着武帝的重托,踏上了前往朝鲜的征程。历经数日奔波,终于抵达朝鲜,见到了卫右渠。
卫右渠在宫殿中接见了使者卫山,他神色凝重,在卫山面前恭敬地叩头谢罪道:“我愿意投降,实在是惧怕大汉的天威。只是此前担心杨仆和荀彘两位将军欺诈杀害我,如今看到了陛下赐予的信物符节,我深知大汉皇帝的诚意,再次诚心请降。”为表诚意,他当即派遣太子入朝谢罪,并迅速准备了五千匹马,以及供应大汉军队的充足粮食。
一万多人的队伍在朝鲜的土地上集结,马蹄声、脚步声和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喧嚣。他们浩浩荡荡地向着浿水行进,准备渡过浿水,前往大汉。阳光洒在士兵们的盔甲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象征着和平的曙光即将到来。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使者卫山和左将军荀彘却心生疑虑。卫山望着那支拿着兵器的队伍,眉头紧皱,对左将军荀彘说道:“这太子既然已经表示归降,就应该让人不要拿着兵器,如此众多的兵力带着武器前来,万一有变,如何是好?”荀彘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