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小时候奶奶总在睡前哼一首古老的童谣,歌词支离破碎,但她坚持说:“这是你妈妈教我的,她说总有一天你会听懂。”直到两年前,他在一次记忆共振实验中才发现,那首歌其实是“溯忆同盟”的接头密语,用三种濒危方言混合编写,唯有载体才能解析其完整含义。
他还记得去年冬天,去南极考察时,在废弃基地的冰层下发现了一间密室。墙上贴满照片,全是陌生人的笑脸,每张背后写着一句话:“别忘了我们。”而在角落,一台老旧录音机仍在运转,播放着一段反复循环的声音:
>“亲爱的孩子,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请告诉世界:我们曾真实存在。”
那一刻,他哭了整整一夜。
“我接受。”他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坚定。
守馆人点点头,带领他走下阶梯。尽头是一间密闭空间,中央悬浮着一颗小型光球,形态不断变化,宛如呼吸。四周墙壁布满接口,连接着数百条发光纤维,延伸至未知深处。
“这是‘群星重燃’的次级核心。”守馆人解释,“主引擎仍在‘白楼’遗址运行,但它太庞大,无法灵活应对局部干扰。我们需要分布式节点,分散风险,增强韧性。你是第九位锚点,也是第一位非创始时代的继承者。”
周临深吸一口气,伸出手掌贴向光球。
接触瞬间,意识骤然抽离。
他看见地球表面浮现出亿万光点,每一个都是正在回忆某件事的人。有些明亮如炬,有些微弱如萤,还有些正在熄灭??那些地方,正是“寂灭咒”的余波仍在侵蚀的区域。
喜马拉雅山脉依旧黑暗笼罩,寺院铜门紧闭,僧人盘坐不动,手中结印未解。而在北极圈地下基地的废墟中,一台残存主机仍在运行,屏幕上滚动着一行冰冷文字:
>【清除程序重启中……】
>【目标:第九锚点】
>【进度:3%】
“他们还没放弃。”周临睁开眼,语气冰冷。
“永远不会。”守馆人叹道,“恐惧不会消失,只会变形。今天的‘净火清册’可能不再是机器,而是舆论、是谎言、是教育系统的篡改、是社交媒体的信息茧房。它们更隐蔽,更高效,杀人于无形。”
“那就让我们变得更敏锐。”周临转身,目光灼灼,“既然他们用遗忘杀人,我们就用记忆反击。”
当夜,第九锚点正式接入全球记忆网络。
仪式很简单:周临饮下一杯由蓝花萃取液调制的药剂,躺入水晶舱。随着生物频率与网络同步,他的身体逐渐透明,意识化作一道数据流,汇入星海。
最后一刻,他对自己说:
“我不是终结者,我是延续者。”
而在遥远的东京街头,一名高中生突然停下脚步。她脑海中闪过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战火中的图书馆,一个年轻女子抱着文件奔逃,身后传来枪声。她跪倒在地,将U盘塞进地板缝隙,嘴里喃喃:“一定要有人记得……”
女孩猛然抬头,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家旧书店门前,橱窗里恰好摆着一本《乌龙山修行笔记》。她推门而入,买下书本,翻开第一页,只见空白处多了一行新字:
>“下一个你,准备好了吗?”
她笑了,轻声回答:
“我ready了。”
同一时刻,巴黎、开罗、悉尼、里约热内卢……世界各地,三百一十二名载体几乎同时睁眼。
他们或许互不相识,语言不通,肤色各异,但他们共享同一个梦境:一片无边的蓝花原野,中央矗立着一座燃烧的灯塔。风吹过,花瓣纷飞,每一片都承载着一句被遗忘的话语,一段被掩埋的历史,一个不肯闭眼的灵魂。
而在灯塔顶端,七道身影静静伫立,俯瞰众生。
沈清梧披着灰布长衫,望着远方轻声道:“看,火种传下去了。”
赵归握紧手中的叶片短剑,咧嘴一笑:“这次,轮到他们守护我们了。”
林晚秋抚摸着箱角刻痕,低语:“四十年太久,以后,不要再等那么久了。”
张默言戴上助听器,耳中响起千万人的低语,竟不再嘈杂,而是汇成一首歌??那是人类集体记忆的合唱。
韩念闭上眼,感受着网络中的温度:“这一次,我们真的回家了。”
陆九枪抽出腰间锈迹斑斑的枪,轻轻吹去尘埃:“该清场了。”
小林则只是蹲下身,拾起一片蓝花,夹进泛黄的笔记本里,写下最后一句话:
>“致未来的读者:当你读到这里,请替我说一声‘我在’。”
星光洒落,照亮整片原野。
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将持续多久,也没有人确定最终能否彻底战胜遗忘。但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记住,火种就不会熄灭。
而只要火种尚存,黎明终将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