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麟回到家中,一夜未眠。他反复翻看那篇报道,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出幕后黑手的蛛丝马迹。窗外,城市的夜空被灯光染得橙红,喧嚣声隐隐传来,他却无心顾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案件中的种种细节,从最初在交警队发现的灵异符号,到纵火案现场的诡异图腾,再到如今这突如其来的舆论攻击,他深知,自己已然触动了某些隐藏在黑暗深处的利益集团,他们绝不会轻易罢手。
次日清晨,警局门口聚集了大批媒体记者,长枪短炮严阵以待,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气息。徐麟身着笔挺的警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会场。闪光灯瞬间如暴雨般疯狂闪烁,刺得他几乎睁不开眼。他强忍着不适,走到发言台前,目光扫视全场,台下的嘈杂声渐渐平息。
“各位媒体朋友,”徐麟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响彻整个会场,“关于近期大家对我的一些质疑,我想在此做出澄清。”他微微停顿,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说道,“我从交警队调到刑侦队,绝非出于个人私利。身为一名警察,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的职责,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详细讲述了自己在交警队时遇到的那些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案件,如何发现灵异符号与犯罪案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调任刑侦队后为侦破纵火案付出的艰辛努力。
台下的记者们起初交头接耳,面露怀疑之色,但随着徐麟的讲述逐渐深入,一些人开始若有所思,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讲到纵火案关键线索时,徐麟有意无意地透露了一些尚未公开的细节,比如从死者指甲中发现的特殊金属碎屑,以及与交警队某事故车辆材质的神秘关联,试图引导舆论关注案件本身的复杂性,而非纠结于他的身份问题。
然而,就在发布会进行到关键时刻,一位资深记者突然站起身,尖锐地问道:“徐警官,即便你所说的案件疑点重重,但你毕竟是交警出身,在刑侦队里,你如何确保自己的专业性?又如何保证没有因为急于求成而违反办案程序?”徐麟目光如炬,直视这位记者,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承认,跨部门办案存在挑战,但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提升。在每一个案件中,我都与刑侦队的同事们紧密合作,遵循专业的侦查流程。至于所谓的违反程序,完全是无稽之谈,我所做的每一步行动,都有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判断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