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对这些人才进行安排,从而不动声色地影响和调整中枢和地方各个派系之间的力量对比。
以维持朝堂派系的平衡,不至于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想到这里,卢植心中不禁苦笑连连。
虽然他已经清晰地洞悉了天子的意图,但刚才自己已经当着天子的面信誓旦旦地答应了下来。
如今,他实在无法做出反悔之举,说出“我喝多了,刚才讲的不算”之类的话。
刘辩察言观色,从卢植面部那细微的神情变化中,敏锐地捕捉到其内心的微妙波动。
此时此刻,刘辩心中了然,卢植已然看穿了自己深藏于层层表象之下的想法。
当然,卢植能看到第几层,他并不清楚。
诚然,刘辩所力推的这一系列举措,其核心所在便是那看似寻常却玄机暗藏的策试。
之前的官职,核心主要是推举。
但是现在,核心变成了策试。
接下来,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策试这一途径来谋求晋升之路。
这看似仅仅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实则是刘辩精心谋划的一场政治棋局。
说白了,它就是科举制度的雏形。
而增设孝廉科这一学习环节,更是刘辩的绝妙之笔,堪称一步具有深远意义的高招。
这一举措,具备双重的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犹如一场悄无声息的思想洗礼,能够对参与其中的学子们进行深度的思想“重塑”。
在学习的漫长过程中,天子所秉持的理念、价值观将如春雨般,丝丝入扣地渗入他们的思想深处,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对朝廷、对天子忠心耿耿,成为天子意志的忠实拥护者。
另一方面,此环节蕴含着极大的操作空间,仿若一个巨大的政治舞台,天子作为幕后的操控者,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精心编排、教学人员的审慎选择以及考核标准的严格把控,巧妙地影响学子们的思想走向和行为模式,进而按照自己的政治蓝图塑造他们,使其成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有力工具。
如此这般几经运作下来,这些学子与他们家族、故主之间原本紧密的纽带,就会如在岁月侵蚀下的绳索一般,逐渐变得松弛、淡薄。
回溯往昔,官员选拔往往依赖于地方势力的推举,这种推举模式背后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和人情世故。
彼时的情形是,一个人若是承蒙某人推举而得官,那么一旦踏入仕途,出于感恩戴德之情,或是受利益关系的束缚,自然而然地便会奉推举者为主,成为其利益阵营中的一员,二者之间形成一种极为紧密的依附关系,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