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好气地说道,说着便上手帮忙,一起拉麻绳。
好家伙,这东西还挺沉,不知情的,估计还以为下面坠着个意大利炮呢。
费了好大劲,终于拉了上来。
等看清那物件,还真是个意大利炮,不过是个炮管子。这炮管只有半截,材质是青铜的,炮膛的膛线里还卡着一枚刻着英文字母的炮弹。
乍一看见这个炮弹!
我差点被吓个半死。
“你……你俩找死啊!拉上来干什么,万一炸了怎么办?”
“哎呀老大,你看看上面的英文字,这可不是近代的玩意儿,都在水底沉了那么多年了。这正是当年石达开从英国军火商处购买的阿姆斯特朗炮。”阿子赶忙解释道。
我凑近仔细一看,上面写着:“Fraser&Co.1861”。
这确实是英国一家军火公司制造的炮弹标识。根据我们之前查阅的资料,石达开的确向这个公司采购过一些炮弹和洋炮。
如此看来,骆秉章奏折里提到的洋炮二十尊、金叶十箱,极有可能确有其事。
这金叶十箱相当于多少黄金呢?
那时候的金叶,一般是将黄金捶打成薄片,每片金叶重量大约在几钱到一两不等。
以较为常见的五钱一片来算,一箱若装五百片金叶,那十箱金叶就是五千片。五钱换算成克,约为15.625克,五千片金叶的重量就是克,也就是78.125千克黄金。
一共150多斤,按照这时候的金价来估算,足足三千多万,这还是在直接卖金价的前提下,如果按古董来卖,不敢想象啊!
更何况在当时,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足以改变许多人的命运,也难怪石达开会如此看重这批宝藏,并想尽办法隐藏起来。
“三哥,这金叶要是真在下面,咱这次可就要发笔大财啦!”马玉良兴奋得两眼放光。
我白了他一眼,没搭话。
横财,确实诱人,可就怕没那个命享用。
正打算继续开船往前探寻,冷不丁前方突然亮起几个红灯。
“老大,像是巡逻船。”阿子低声提醒。
“我知道,快把炮沉了,把东西拿出来。”
阿子和马玉良赶忙切断麻绳,迅速将炮管与炮弹丢回水里。接着,我们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哑女做的检测软件,阿茜则掏出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我拿起一些试剂瓶罐,佯装认真地捣鼓了起来。
几分钟后,巡逻船靠了过来,五个工作人员站在船头,大声问:
“你们在干什么?”
阿子镇定地走上船头,笑着说道:“同志你好,我们是成都水下资源环境研究所的,这次是接到上级任务,来检测邛海的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