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求生记> 第四百二十二章 御史谢昶昌(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二章 御史谢昶昌(下)(2 / 2)

谢御史很想去那些大型厂矿工坊中看看,看来微服私访是行不通了,因为每一个大型厂坊都有门卫把守,闲人莫入。只能先去平安府表明身份了。

当谢御史及带的两名随从,递上拜贴,在信息不是那么发达的古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面对面以外便是书信之间的交流。受古代礼制的影响,书信之间的交流还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与分类。比如明朝时期短距离之间的书信交流,称为“名帖”。

名帖的种类样式非常多,如在朝廷的文书中,有诰、制、册文、谕等;在诗文作品中,有联、绝句、律诗、古韵等……。

名帖的不同种类有不同的作用,分别适用于不同情景。而名帖样式的多种,不仅有经济上的考虑,还有礼节与面子上的考虑。

其主要是问候与礼仪的价值。可是在不同情景下,又演化出了不同的类型的名帖。官员与官员之间,官员与地方绅士之间,身份低的到访身份高的家里,都要呈递上拜帖,以示社交中对他人的尊重。所以拜帖,便是最常见的名帖。

除了这两种,还有用于公告启事的揭贴、替人说辞的说帖、私人之间的副启等。那么名帖与书信有什么大的不同呢?其一,名帖时效性比书信要高;其二,名帖使用的相关情景变化比书信的要快。作为一种日常的社交礼仪,名帖所适应的场景也更多。

根据名帖的规制或尺寸大小,又可分为单帖、全帖、单红、双红几种。

如《红楼梦》中书中提及“名帖”五种,包括“拜帖”“请帖”“贺帖”“请安帖”“禀帖”,其材质、形制、称谓等基本规制以及投送的礼节与禁忌,是传统“礼”文化的直观呈现,也是尊卑有序、礼法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的集中反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