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他们来得已经很早,但仍然有一些村民更早地到达了现场。毕竟,分粮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谁都希望能够尽早得到自己应得的那份粮食。
杨家两兄弟过来的时候,他们前面已经排了10多户人家了。只见刘会计坐在桌子前面前还摊着一本账本,而大队长则站在他的旁边,帮忙维持现场的秩序。原来,刘会计负责对账工作,只有在确认账目无误后,才能将粮食和钱分发出去。
杨仲郗和杨钊瑞耐心地等待着,这时候已经七点多了,太阳也出来了,但还不算热。在经过了半个小时的等待之后,轮到他们了。
工分确认完毕后,杨钊瑞向刘会计提出了自己需要的粗粮和细粮数量,并表示其余部分可以折现成钱。刘会计仔细地数好了钱,然后交到了杨钊瑞手中。杨钊瑞接过钱后,又认真地数了一遍,确定数目没有问题,这才放心地将钱塞到了兜里。
刘会计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目光落在杨家两兄弟身上,眼神里充满了赞赏之意,他乐呵呵地说道:“你们一家人可真是厉害啊,今年又赚了不少钱呢!”
这个年代,人们普遍认为父母健在时不应分家,因此一个家庭拥有七八名强壮劳动力是非常常见的情况。然而,杨家由于杨仲郗在部队服役,家中的壮年男子仅有杨家父子两人,就是加上付春丽跟杜雨,也仅仅是其他家庭的一半。
即使是杨家的人口少,但所获得的工分却与那些壮劳力多的家庭相差不大,甚至不相上下。这也难怪刘会计会称赞杨家人能干。
实际上,并不是其他家庭中的人干活干不过杨家父子,而是他们过于计较个人利益。一大家子住在一起,自然会产生许多琐事和矛盾。这些人往往认为自己多做一点就是给他人占便宜,于是想方设法地偷懒、逃避劳动。他们都希望能够轻松地度过每一天,而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一来,虽然家庭成员众多,但最终赚到的工分却寥寥无几。相比之下,杨家父子并没有过多计较这个,而是齐心协力地一块干。因为他们挣来的都是进了他们自己的口袋,杨仲郗不在家,所以不会参与分配,不会产生利益纠纷,效率可不是就高了吗!
杨钊瑞脸上挂着笑容,露出一口大白牙,乐呵呵地对着刘会计说道:“我家人口多,孩子们要吃饱饭,不努力干活怎么行呢?”接着,杨钊瑞便招呼着杨仲郗一起去称粮食。
刘会计望着杨仲郗挺拔的背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惋惜之情。他暗自思忖,如果杨仲郗能成为自己的女婿,那该有多好啊!毕竟,他跟大队长共事多年,对杨仲郗也颇为熟悉。年纪轻轻的杨仲郗已经担任副团长一职,可谓前程似锦,未来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