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惊讶地看着她。活泼开朗、人缘极佳的程晓菲,怎么会羡慕内向孤僻的我?
"你错了。"我握住她的手,"你比我有勇气得多。你敢爱敢恨,敢做决定,敢为自己争取...而我总是犹豫不决。"
"但我们互补,不是吗?"她抬起头,眼睛闪闪发亮,"就像你说的,真正的友谊不是相似,而是互补。"
那晚,我们挤在一张床上,像大学时代那样彻夜长谈。她告诉我她对未来的迷茫,我分享对写作的恐惧;她坦白家庭给她的压力,我则承认保研失败的痛苦。所有的秘密,所有的脆弱,都在这个成都的夜晚倾吐出来。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帘时,我们终于困得说不出话了。晓菲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说:"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一起面对..."
我轻轻应了一声,不知她是否听见。窗外,成都开始苏醒,而我们的旅程,也即将迎来新的篇章。
成都的雨来得突然。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豆大的雨点就砸在窗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我放下笔,看着窗外模糊的城市轮廓,雨幕中的高楼像被水洗过的水墨画。
手机震动起来,是《城市文学》李编辑的信息:"今天下午三点的采访确认吗?"
我咬着嘴唇看向床上蜷缩成一团的晓菲。从昨晚开始,她就有点低烧,今早直接飙到39度,脸颊烧得通红。张明已经去上班了,临走前留下了退烧药和粥。
"抱歉,朋友生病了,需要照顾。能否改期?"我回复道,心里一阵抽痛——这可是我人生第一个正式文学采访。
放下手机,我拧了条湿毛巾敷在晓菲额头上。她微微睁开眼睛,声音嘶哑:"几点了?"
"下午一点半。"我扶她起来喝水,"感觉怎么样?"
"像被大象踩过..."她勉强喝了两口水,又瘫回枕头上,"你不用管我...不是有采访吗?"
"推迟了。"我轻描淡写地说,重新浸湿毛巾,"你比采访重要。"
晓菲虚弱地笑了笑,又沉沉睡去。我坐在床边,看着窗外越下越大的雨。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林默:"听说晓菲病了?需要帮忙吗?"
"暂时不用,有退烧药。"我回复,"就是错过采访有点可惜。"
"我认识李编辑,她会理解的。照顾好晓菲,也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