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铮的深谋远虑在这一系列行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精心打造的地下设施位置极为巧妙,紧邻美国海军的潜艇码头。通过一条隐秘的地下通道,特战队员们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接进入潜艇船坞。这个船舶修造厂最初是由田雨从一家国防供应商手中购得,自始至终都由己方人员负责操作与管理。从这里一直延伸到山顶,分布着数十个重型油库,这些油库的容量相较于之前扩建了整整一倍。与此同时,米军负责防卫的高射炮部队也得到了显着加强,从原先的两个营扩充到了三个营。如今的珍珠港规模大幅扩张,已然达到原先的两倍之多。港口内部空间变得更加宽敞开阔,不再像以往那般拥挤不堪,船只进出更加顺畅无阻,港口出口也明显扩大,整体的吞吐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鉴于此次战斗的重大战略意义,苏英亲自挂帅带队前来。当刘铮得知苏英亲自率领队伍出征时,潜艇早已悄然驶入了太平洋的广袤海域。刘铮深知这次战斗的关键所在,他心里明白,如果战术能够顺利执行并取得成功,便可以有效地推迟战争爆发的时间,保守估计至少能延缓一年。而当下,华夏自卫军的重装备换装工作尚未完成。这一年的时间对于自卫军来说至关重要,足以让六大军区的坦克和装甲车部队得到充分的建设与升级。倘若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换装任务,即便是火箭筒也无法按照原计划实现全部装备配备。所以,当务之急是先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削弱一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延缓他们的进攻步伐。因此,对美国珍珠港的破坏行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刘铮心里十分清楚,如果这次行动不能给美国造成足够沉重的打击,一旦进攻葡国的战斗消息传到美国,他们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珍珠港的防卫措施。届时,未来的战斗难度无疑将大大增加。所以,必须赶在消息扩散之前,迅速而果断地展开行动。
在遥远的熊国,其军事力量不容小觑。他们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空军,飞机数量多达一万五千架,同时,地面部队装备的坦克数量超过一万辆。与之相比,华夏自卫军的新式坦克数量则显得相对有限,仅有不到两千辆。虽然特战队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但在大规模战争中,最终决定性的胜利还是要依靠强大的整体军事实力。因此,刘铮精心制定了他战略计划的第一步,那就是要先削弱米国和腐国的部分军事力量,同时粉碎葡国和意国的幻想,从内部瓦解他们的防御体系,使其防御堡垒出现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