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华夏动用大西洋基地的民兵这一举措,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这一行动旨在向熊国以及整个世界展示,华夏国的民兵力量具备随时转化为正规军的能力和准备。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部署,更是一种强有力的战略威慑。它向世界宣告,一旦国家需要,这些民兵能够迅速拿起武器,投入战斗,而且他们无需额外的长时间训练,就能熟练操作武器,具备直接作战的能力。这种高度的准备状态和快速反应能力,给潜在的对手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华夏国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自信与坚定决心。
在国际局势的另一边,熊国的统帅表面上镇定自若,但内心其实充满了恐惧。他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并非毫无信心,在与 D 国的战斗中,熊国军队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实力。然而,当面对华夏自卫军时,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不确定和忐忑不安。华夏自卫军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让他心中没底,尤其是对方仅用四万兵力就能轻松对抗熊国四十万大军,这一巨大反差让他倍感压力。熊国统帅不禁思考,自己这边虽拥有多达二百五十万的军队,但真的能够全部投入与华夏的战斗中吗?而且,华夏民兵随时待命,两千万民兵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强大力量,让他意识到与华夏作战风险巨大,很可能是在白白送武器给对方。
回想起一年半之前,熊国的空军部队曾与华夏特战队有过一场激烈对抗,结果却是惨败而归。自那以后,华夏特战队在技能和战术方面无疑变得更加精湛和成熟。如今,即便派出战斗机去对抗,熊国统帅也深知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更不用说解决根本问题了。更何况,如果面对的是华夏的正规空军,对方更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无疑会让熊国更加难以应对。
华夏自卫军的作战策略十分精妙,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周密考虑。他们早已预判到敌人可能采取的每一步行动,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让敌人无懈可击。
然而,当面临宣布退出八国联军这一决定时,熊国统帅陷入了两难境地。他发现自己实在难以放下所谓的面子,毕竟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退出声明,而是涉及到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家尊严问题。为了推动事情的进展,熊国特别指派情报局长来汇报当前的情报状况。这一安排实际上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局势的严峻性,从而知难而退,也让情报局长有机会根据众人的反应做出相应的表态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