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各自拔除吴军据点,计划于夏口会师。
目前王昶军两路人马还在魏境,暂时没有与吴军交战。
而东路军诸葛诞要穿越大别山区前往武昌,行军速度就更慢了,目前诸葛诞军仍在弋阳郡境。
看到此处,夏侯献不禁抬头看向座下的贾充。
“公闾,我军能从豫州长驱直入,威胁武昌,这都是令尊的功劳。”
“先父之文治武功,臣远不能及也。”
贾充倒也谦虚,论才能他确实不如贾逵半分。
夏侯献觉得,贾充是聪明,但都是些小聪明...不过他优点是识时务,缺点也是。
说起贾逵...
原本从豫州是没有一条正式的道路通往武昌的。
曹操和曹丕父子时代,魏军南征一般只有三个选择。
上游的江陵,下游的濡须和广陵。
而在贾逵担任豫州刺史期间,积极上疏请求在豫州开辟临江直道。
此路从弋阳郡穿越大别山脉南下,经过鄂北山地进入江汉平原,然后到达江畔。
这能威胁大江对面的,曾经的吴国的首都武昌,从而迫使孙权无法随意调动武昌的军力来救援上下游。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诸葛诞这路军队可直指伪吴的都城。
“相国。”
钟会手里拿着一筒书信大步走进帐内。
“镇东将军派人送信来了。”
“念于孤听。”
钟会随即拆开封泥,从竹筒中拿出信纸。
“镇东将军说,濡须山守备森严,他不敢贸然上山进攻,但在山下与吴军对峙,徒耗时日,于战局无益。”
“郭都督打算做什么?”夏侯献问。
钟会低头又看了一眼:“他请求出兵皖口,占据吴军江要冲,以威胁大江上的东吴援军。”
此前扬州获得确切消息,诸葛恪当真出兵了。
上次情报送来时,诸葛恪应当还在芜湖,这时候应当已经越过了皖口。
郭淮打算在诸葛恪后方搞事,确实不失为一个选择。
但夏侯献思忖了一阵,开口道:“还是不要去皖口。”
闻言,卢钦忍不住说道:“臣以为镇东将军此计可行啊,东吴的濡须防线固若金汤,非大军不可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