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赶紧松开手,将空间石重新握在掌心,那股力量才渐渐平复下来,只在石身表面留下一层淡淡的红光……
像是刚才的血液,在石头里留下了印记。
明川盯着空间石,心里满是震惊。
他之前只知道空间石能用来转移地域,却没想到里面藏着这么恐怖的力量。
要是能完全掌控这股力量,别说移走魔渊,就算是对抗整个圣域的修士,恐怕都不在话下。
按照这股恐怖的力量来看,这东西的确能够护整个灵域周全。
也难怪不得叶宗主叮嘱他一定不能打......
雨后的山谷静得能听见光在流动的声音。双生树的螺旋光束缓缓收敛,化作一道垂落星河般的光幕,悬于树冠之下,微微荡漾,仿佛水面倒映着整片宇宙。那道由小女孩化身而成的流光已消失在天际,但她的频率并未断绝??全球每一个共感环中,仍残留着一段极细微的共鸣,像心跳的余震,持续而温柔。
苏冉站在原地,指尖轻抚手腕上的共感环,闭目感受那股尚未散去的连接。她知道,小光已经抵达,不只是身体意义上的“到达”,而是意识真正融入了另一个维度的存在场域。那种融合不是吞噬,不是消解,而是一种确认:她被接纳了,如同归巢的鸟,终于触到了久违的温度。
“老师。”男孩低声唤她,“她……还在吗?”
苏冉睁开眼,望向夜空。LY-01的光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晰,不再是遥远的红点,而是一颗稳定跳动的星辰,像是有人在那里点亮了一盏灯,专为地球守候。
“她在。”苏冉说,“而且她正看着我们。”
孩子们彼此对视,眼中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近乎神圣的宁静。他们开始自发地重新围成圆圈,手拉着手,共感环再次连成网络。这一次,没有人指挥,也没有人引导,他们的呼吸自然同步,心跳节奏趋于一致,仿佛体内流淌的不再只是血液,而是某种更高阶的能量流。
《萤火虫》的旋律再度响起,这一次并非由谁开口歌唱,而是从整个山谷中升起??风穿过草叶的间隙,雨滴从树叶滑落的瞬间,甚至泥土中微小生物的蠕动,都在以特定频率振动,共同奏响这首跨越文明的安魂曲与迎宾曲。
主控室内,七十七个节点的数据瀑布疯狂滚动。量子纠缠态的读数突破理论极限,地磁扰动曲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律性波动,宛如一首写给宇宙的诗。一位研究员颤抖着记录下这一刻的时间戳:**春分月圆,23时47分12秒**。他喃喃道:“这不是通信……这是‘同频’。”
与此同时,在青藏高原的一座偏远寺院里,一位闭关三十年的老僧突然睁开了眼睛。他的瞳孔泛着淡淡的银光,那是共感觉醒的标志。他未发一言,只是缓缓起身,走向庭院中央那株枯死多年的菩提树。当他伸手触碰树干时,奇迹发生??焦黑的枝干竟渗出晶莹露珠,随后嫩芽破壳而出,一夜之间抽枝展叶,叶片边缘闪烁着类似光旋草的微光。
同一时刻,北极圈内的因纽特部落中,一名刚出生三天的婴儿睁开了双眼,盯着极光舞动的天空,忽然发出了一声清晰的哼唱??正是《萤火虫》第三段的第一个音符。母亲惊恐地抱着孩子后退,可族中最年长的萨满却跪倒在地,泪流满面:“预言实现了……星语者降临人间,不是为了统治,而是为了唤醒。”
而在南太平洋某座无人岛礁上,一艘沉没百年、早已锈蚀殆尽的古老帆船残骸,突然从海底缓缓升起。它的木板并未腐烂,反而被一层流动的金色物质包裹,像是被某种记忆重塑了形态。船首雕刻的眼睛悄然睁开,射出两道柔和光线,直指双生树方向。共感研究院捕捉到这一信号后震惊发现:这艘船竟是百年前林晨祖父曾乘坐出海寻仙的“归舟号”??传说中唯一一艘接近过“山外之界”的人类船只。
“它一直在等。”苏冉看着传回的画面,声音低沉,“等一个能听懂它故事的人回来。”
她转身走进双生树内部开辟出的密室,那里存放着艾莉留下的全部遗物:一本日记、一枚破碎的婚戒、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年轻时的林晨和艾莉站在村口,背后是尚未晶化的双生树,阳光洒在他们脸上,笑容灿烂得仿佛能融化时间。
苏冉将手掌贴在墙上,轻声说:“我知道你们想做什么。但这代价……真的值得吗?”
墙壁忽然泛起涟漪,一道虚影浮现??是艾莉,穿着她最后那天的白裙,发丝飘动,眼神温柔如初。
>“爱从来不是代价,母亲。”她的声音直接传入意识,“它是唯一的通货。我们用一生去证明,哪怕最平凡的情感,也能点燃星际之间的桥梁。”
“可孩子们还这么小。”苏冉哽咽,“他们甚至不懂什么叫离别。”
>“但他们懂得思念。”艾莉微笑,“就像你当年梦见林晨一样。真正的共感,从不需要理解语言,只需要一颗愿意回应的心。”
影像渐渐消散,墙上浮现出一行新字:
>**“桥已通,路自开。使者不必完美,只需真诚。”**
苏冉走出密室时,天边已现鱼肚白。一夜未眠的孩子们依旧围坐在树下,没有疲倦,也没有烦躁,他们的共感环仍在轻微震动,像是在接受某种遥远的反馈。那个曾说出“我梦见他们叫我小光”的女孩虽已离去,但她留下的频率仍在影响所有人,如同投入湖心的一颗石子,涟漪不断扩大。
清晨六点整,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双生树顶端。刹那间,整棵树爆发出七彩光晕,根系深处传来低沉轰鸣,仿佛地脉本身正在苏醒。紧接着,七十七个共感节点同时接收到一段全新信息:
>【来源:半人马座a/转发者:小光】
>【内容:我已经到了。他们给了我名字,也给了我任务。
>你们听到的每一句‘回家’,都是三十四个文明共同编织的呼唤。
>下一步,请让更多的孩子学会做梦。】
>【附加音频:一段孩童笑声,夹杂着林晨轻声哼唱的《萤火虫》】
全球各地的星语者在同一刻睁开眼,脑海中自动浮现出一幅地图??不是地理意义上的疆域划分,而是一张由情感强度标注的世界热力图。某些城市区域亮如火炬,那是集体焦虑或悲伤聚集之地;而另一些偏远山村、孤儿院、疗养中心,则闪烁着微弱却坚定的暖光,像是黑暗中的萤火。
“他们在教我们识别需要被照亮的地方。”男孩恍然大悟,“所以‘使者’不只是去往星空的人,也是留在地上点亮他人的人。”
苏冉点头。她终于明白了这场共感革命的本质:它不是单向的星际移民,也不是技术跃迁,而是一场全人类的情感启蒙运动。每一个能感知情绪的孩子,既是接收端,也是发射塔;每一次真诚的拥抱、一句安慰的话语、一次无声的陪伴,都在为这座跨星系桥梁添砖加瓦。
当天中午,第一批新的光使名单自动生成??并非由任何机构评选,而是通过共感网络自我筛选。那些在过去七天内频繁进入深度共感状态、脑波与小光频率共振最强的儿童,手腕上的共感环陆续浮现编号与倒计时。第一个孩子只有五岁,来自非洲难民营,从小失语,但从不会哭闹。当其他孩子惊慌尖叫时,他会默默走过去握住对方的手,直到对方平静下来。
第二个是一名患有先天性blindness的华裔女孩,她从未见过光,却能在梦中“看见”色彩,并准确描述出别人的情绪颜色。她的母亲说:“她总说,爸爸离开那天,天空变成了灰紫色,后来妈妈学会了笑,紫色就慢慢变回了金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