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官员点头,表示明白。
师出有名!
大汉国是天朝上国,南洋诸国是蕃夷小国。
蕃夷小国不服天朝管,天朝上国就要出兵讨伐它们。
翰林院的任务就是史海钩沉,把那些蕃夷小国祖宗十八代犯下的错误都给找出来,写到讨伐蕃夷小国的诏书上。
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汉国征伐蕃夷小国,是正义之举!我大汉国的军队是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尔等蕃夷小国胆敢猖狂,必灭之。
翰林学士对众位官员表现出来的态度很满意。
新年过完,衙门刚开始开衙办公。其他衙门里面的官员还沉浸在过年放假的快乐中,办事拖拖拉拉的。
而自己翰林院的官员们却精神焕发,蓬勃向上有朝气。
“各位同僚,除了起草诏书以外,皇帝陛下还下了口谕。
调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的兵马进京。会同赵令寒将军一起赶赴广州。
还有调动云贵、四川等地的兵马赶赴广州。
这其中还涉及到沿途地方官府的粮草支应。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翰林院起草圣旨。
本官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大约需要起草一百道左右的圣旨。
时间只有两天,任务很重。
本官希望各位同僚能够精诚团结,努力合作,如期完成陛下交给我们翰林院的任务!”
干呗!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一百道圣旨,听起来数量好像不多,实际上工作量不小。
每道圣旨上虽然只有区区几百个字,但是它是很有讲究的。
需要根据接旨官员的身份,斟字措辞,引经据典,还要讲究避讳的字、词。经得起推敲。
翰林院的四十多名官员,全体上阵,在掌院大人的带领下,奋战了两天两夜,才完成了任务。
誊写完毕的圣旨交到了皇帝陛下的手里,传旨的太监们就成群结队的出了皇宫。
距离远的,需要跑到四川和云南、贵州、辽东。距离近的就在京城里面。
炮兵将军顾忠接到圣旨,就来到了火器侯王丰满的府上。
顾忠首先问候一下王丰满,“侯爷,你老人家一向可好?”
王丰满说:“滚!”
“你小子他娘的一天能看见我八回!你问我一向可好?”
王丰满是侯爵,顾忠也是侯爵,他们俩的宅子都是皇帝陛下赏赐的,位置都在承天门大街的后面。他们两家是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