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可为真?”
嬴政目光坚定,语气果决:
“母后,您应相信我们大秦的军纪,相信我们大秦的好儿郎,此事断不会发生。
秦军不仅不会伤害百姓,即便是面对手无寸铁的士兵,亦不会下死手。”
赵姬眼中闪过一丝恳求:
“王上,本宫斗胆相求,能否停止攻赵?
就当是给本宫一个面子,可好?”
嬴政目光微沉,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
“哦?这是为何?”
赵姬神色黯然,声音中带着几分哀婉:“本宫乃赵国人,你亦有一半血脉源自赵国。
赵国,亦是你出生的故土,岂能灭之?”
嬴政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讽刺:
“母后,莫非您已忘却。
我们母子在赵国所受的屈辱?
动辄受人欺凌,被打骂却无力还手。
若非如此。
您儿子又怎会几次险些丧命,如今,您已是大秦尊贵的太后,难道就忘了吗?”
章邯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太后,臣斗胆直言,赵国已至末路,此时不灭,更待何时?
赵国正值天灾人祸之际。
若不及时出击,一旦其元气恢复,秦国东出之路,将更加艰难险阻。”
赵姬凤目微眯,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章邯将军,你此言差矣。
本宫以为,非但不能趁火打劫。
反而当施以援手。”
嬴政嘴角微扬,目光中闪烁着好奇:“哦?
母后欲助赵,寡人倒想听听,如何助之?”
赵姬缓缓道来:“人心都是肉长的。
赵国正遭旱灾与地震双重打击,若我秦国撤回前线大军,并慷慨解囊,资助粮草。
必能让天下人见我大秦之仁德。
届时,赵国自会感恩戴德,不战而降。”
章邯眉头紧锁,提出异议:“太后。
臣记得,秦穆公时,晋国亦曾陷入粮荒。
我秦大助之,然晋国却恩将仇报,次年秦缺粮时,晋国非但不助,反而兴兵攻秦。
致使秦国险些亡国,这就是施恩德的下场。
王上曾说,大争之世,强者强,弱者亡。
大秦历代君王,都以东出为理想。
如今太后,却要罢兵,实不合适。”
赵姬淡然一笑:
“那是晋国,非赵国。”
章邯据理力争:
“可赵国不正是由三家分晋而来吗?
都是一家人,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