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大秦长公子,对你如此看重,已属难得,况且,他多次上书直谏秦王暴政,若非如此,太子之位早已是囊中之物。”
张良点头:“吾恨的是秦王,非长公子。
对于公子之恩,我定会铭记于心。
日后定当图报。”
两日之后,临淄梧宫之内。
齐王建端坐于王座之上。
手中紧握着秦王嬴政的亲笔信,缓缓言道:
“此乃嬴政致孤之书,言赵国已覆灭矣。”
“啊……”
众臣闻言,皆震惊不已,呆立当场。
墨大夫眉头紧锁,疑惑地问道:
“这……怎会如此?
赵国屡遭秦军围困于邯郸。
却屡次转危为安,此番……”
宰相后胜闻言,淡淡一笑,反驳道:
“有何不可?
赵国历经多年战乱。
加之近年来赵地地震频发、旱灾连连,粮食皆需依赖我国救济,已是强弩之末。”
墨大夫转身面向齐王建。郑重上奏:
“大王,臣以为我齐国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秦国已灭赵、韩两国,而我们却两次坐视不理。若继续观望,一旦燕、魏再被攻破。
秦国必将矛头指向我国。”
话音未落,后胜便接过话茬,驳斥墨大夫道:“大王,墨大夫实乃杞人忧天,秦之所以灭韩,乃因韩国早已是秦国附属。
却阳奉阴违,表里不一。
将上党之地拱手让于赵国。
引发长平之战,这才招致秦国的记恨。
至于灭赵,更是顺理成章,秦、赵本就积怨已久,争斗近百年,而我齐国与赵国一直交好,秦国岂会轻易向我齐国动手?
此等想法,实属荒谬。”
齐王建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信,微微颔首,沉吟道:“嗯,后胜言之有理。
秦王政在信中对我极尽恭维。
看来并无攻打我国之意。”
墨大夫闻听此言,眉头紧蹙。
语气中带着几分迫切与忧虑:“大王,秦国狼子野心,此乃天下共知之事。
自秦孝公以来,秦国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早已今非昔比,今日灭赵,明日或许便是魏、燕之危,待到其余诸国逐一覆灭,齐国独木难支,又如何能偏安一隅?
臣恳请大王,未雨绸缪,尽早筹谋。
即便我们不与秦国为敌。
也应尽快通知其余诸国,携手结盟,一旦秦国有所动作,便群起而攻之。”
齐王建闻言,面露迟疑,心中虽深知秦国之强大,却仍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期盼秦国能如秦王所言,对剩余国家手下留情。
毕竟,当下的齐国文化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他不愿因一时的决策,而将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