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芈启与芈杰恭谨退下之后。
秦王嬴政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探寻:“眼下左右丞相之位空缺,老大夫亦因年迈告老还乡,诸位卿家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廷尉李斯闻言,正欲启齿:
“王上,微臣心中确有……”
未待李斯言尽。
长公子扶苏已抢先一步,声音坚定:
“父王,儿臣心中已有合适人选。
足以胜任此二职。”
嬴政目光如炬,望向扶苏:“哦?
卿有何人选?”
扶苏从容不迫:“儿臣以为,冯去疾可担右丞相之任,隗状则可胜任左丞相,至于御史大夫一职,王绾颇为合适。”
此言一出。
长子冯毋泽与次子冯劫皆面露喜色,为父亲冯去疾可能担任右丞相而欢欣鼓舞。
同时,也感激扶苏推荐。
李斯心中了然,长公子并未将自己列入考量,但他未曾料到,扶苏竟会如此直白地打破自己的如意算盘,还将与自己素有嫌隙的王绾推上御史大夫之位。
嬴政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嗯,寡人觉此议甚妥,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李斯挺身而出,言辞恳切:
“王上,冯去疾乃长平之战中韩将冯亭之孙,此事不得不防啊。”
嬴政闻言,颇感兴趣:“哦?
竟有此等渊源?”
扶苏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廷尉李斯,父王早已洞悉其身份,你又何必多此一举?”
李斯面露难色:
“斯乃一心为国,冯亭虽逝,但其族人众多,且皆入秦军,实乃隐患。”
嬴政大手一挥,语气决断:“无需多言,寡人之大秦,将领中不乏外国降将,若依你之言,岂非皆要驱逐?
便依扶苏所议,冯去疾任右相。”
“遵命。”李斯一脸无奈。
退下之时,心中已明,只要扶苏一日身在咸阳,他便难以与之争锋。
然而,李斯很快便心生一计。
此刻,王翦挺身而出。
掷地有声道:“王上,此番征伐赵、燕,尚有最大功臣未得封赏。”
杨端和亦随之站起,应声附和:“王上,长公子身为统帅,此番战役他功不可没,微臣斗胆,恳请王上赐赏。”
嬴政面色阴沉如水,冷冷问道:
“他有何等功劳?
大秦长公子,还需封赏吗?”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心中暗道:
这对长公子何其不公?
大秦公子,本就只能凭借军功封爵,此番灭两国,皆是长公子精心策划与领导。
就连李牧等人,亦是长公子劝降而归,如今却片功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