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人性天书> 第70章 跨越梦想与现实之鸿沟:哲学视域下的可能性与行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章 跨越梦想与现实之鸿沟:哲学视域下的可能性与行动(2 / 2)

2.2 现实的哲学界定

现实是指当下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的总和,它是由物质世界的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所塑造的。马克思认为现实是人类社会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存在状态,它既包含了自然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也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现实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客观性意味着现实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具体性表现为现实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所构成;历史性则表明现实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的。

2.3 梦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梦想与现实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为梦想的超越性与现实的限定性之间的矛盾。现实中的各种条件限制,如资源的有限性、社会制度的不完善等,常常阻碍梦想的实现,使得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然而,它们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是梦想的基础,梦想源于现实,是对现实中不合理因素的反思与超越。没有现实作为参照,梦想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梦想具有引领现实变革的作用。通过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与实践动力,梦想促使人们不断改造现实,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对便捷交通和高效生产的梦想,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从而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现实面貌。

三、哲学史上关于可能性与行动的思想

3.1 古希腊哲学中的相关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现实学说对理解可能性与行动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潜能是事物潜在的能力和可能性,现实则是潜能的实现。例如,一粒种子具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能,但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阳光等条件下,通过自身的生长过程,才能将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亚里士多德强调,从潜能到现实的转化需要通过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变化,以及外部条件的作用。这启示我们,梦想作为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要想成为现实,不仅需要内在的动力,还需要合适的外部环境以及积极的行动。

3.2 近代哲学对可能性与行动的探讨

在近代哲学中,康德的实践哲学强调了人类理性在实践中的主导作用。他认为,人类具有先验的道德法则,通过遵循这些法则,人们能够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康德指出,实践理性能够指导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尽管现实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阻碍,但人类凭借理性的力量可以克服这些障碍,实现道德上的进步。这表明,在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中,人类的理性思考和道德实践是跨越两者距离的关键因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