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雍正真如官方所言,是由康熙亲自选定的合法继承人,那么从常理推断,最为欣慰和喜悦之人理应是其生母乌雅氏。毕竟儿子荣登大宝,意味着她的地位将随之尊崇无比,尽享荣华富贵与无上荣耀。
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乌雅氏不但未显丝毫欣喜之色,反而被种种难言之隐导致暴毙身亡的悲惨结局。这一结果完全背离了人们基于宫廷逻辑和人性常理的预期,其中缘由实在耐人寻味。
我们再来看看雍正是怎么说的。
雍正六年(1728 年),清初文人曾静及其弟子张熙因秉持着“华夷之辨”的观念,对满清皇帝的统治心怀不满,进而四处宣扬雍正得位不正以及所谓的十大罪状,妄图游说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彼时年羹尧已死)起兵反清复明,恢复汉人江山。然而,岳钟琪老谋深算,假意应允,巧妙地从二人处骗得口供后,当机立断将他们逮捕,并押解回京城。
雍正帝得知此事后极为重视,亲自审问此案,并下令将相关的上谕、曾静的口供以及曾静后来撰写的忏罪书《归仁录》等资料汇编成册,命名为《大义觉迷录》。
该书收录曾静等人指责雍正本人的十大罪状(例如: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雍正本人亲自进行一一辩白,驳斥这些荒谬言论。
下面是雍正对“逼母”一事做出的回应:
又如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伏惟母后圣性仁厚慈祥,阖宫中若老若幼,皆深知者。朕受鞠育深恩,四十年来,备尽孝养,深得母后之慈欢,谓朕实能诚心孝奉。而宫中诸母妃咸美母后,有此孝顺之子,皆为母后称庆,此现在宫内人所共知者。
及皇考升遐之日,母后哀痛深至,决意从殉,不饮不食。朕稽颡痛哭,奏云:“皇考以大事遗付冲人,今圣母若执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将何以对天下臣民,亦惟以身相从耳。”再四哀恳,母后始勉进水浆。自是以后,每夜五鼓,必亲诣昭仁殿,详问内监,得知母后安寝,朕始回苫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