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昨日那一场细雨好似为到访之客接风洗尘一般,来去匆匆。
依大秦礼制,一国使臣到访,当由礼部尚书亲至接官亭相迎,以表达重视之意。
至于萧何,则可以省了这车马劳顿,只需要等在咸阳城外然后随各国使臣一同步入城内即可。
毕竟是大秦朝堂上仅有的几位紫袍重臣,能露面就已经给足了这些外藩的面子,若不是扶苏重视,他这位侍中令大可以在门下省衙门里就把这些人安置妥当了。
此次到访者,除了远在最西边的罗马和迦太基这一对冤家之外,还有昔日亚历山大帝国遗产最主要的继承者马其顿王国以及托勒密王朝,这四朝国使自然是觐见的领头者,其余诸国虽说来朝者众多,但就国力而言,相较于这四国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所以也不过是随行而已。
至于横跨欧、亚大陆的塞琉古和安息帝国,因为与大秦有旧怨,想来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派出使臣拜访,也是因为如此,这二国成了此次群国集会的门外客。
整个访问进程平淡如水,毕竟各国之间本就与大秦互通商旅,来来往往了十数年,有些事情早就心照不宣了,尤其是各个小国,此次来也不过是为了敲定一些通商细节,确定大秦宗主国的地位,好为日后寻个庇护而已。
领头的四国之中,罗马和迦太基隔着一条地中海打了百余年,双方之间互有胜负,几代人的积怨到了如今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若不是身处大秦的地盘,这两路使臣恐怕能现场来一段激情对砍。
至于马其顿王国以及托勒密王朝,更是不用说了,昔日的亚历山大帝国一分为三,马其顿更是自称正统,丝毫不把剩余两个小弟放在眼里,尤其是在与大秦通商尝到甜头之后,国力愈发强盛,大有先吞托勒密,再灭塞琉古,恢复往日荣光的雄心。
也是因为这样,托勒密王朝自然是不甘落后,虽晚了一些与大秦建交,但终归是没有落后太多,而且,托勒密王朝与塞琉古帝国接壤,昔日趁着大秦与塞琉古交战之时,托勒密王朝吞并了不少塞琉古的城池要塞,疆域扩展了不少,自然也是无惧马其顿王国。
能把这四家凑在一起心平气和的谈一谈,放眼全球,也就大秦能够做到了。
前三天的行程按部就班,倒也没什么出奇之处,国宴用毕之后,便是军备操演了。
毕竟是被奉为天朝之国,大秦军备一直以来都是其他列国羡慕不来的,所以不少国度都希望借着此次行程偷师个一招半式的,回去了好壮大己身。
点将台上,扶苏坐在居中而坐,其下方为首的,正是被奉为大秦大将军的蒙恬,之后才是侍中令萧何及各国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