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感谢我的责编林姐,她永远用最温柔的语气说出最犀利的点评:“这个情节像块补丁,我们试试把它融进水流里,让故事自己流淌到这里。”每次和她通完电话,我都能感受到思维的齿轮在咔嗒转动,那些原本模糊的画面突然有了清晰的轮廓。有次我因为数据焦虑陷入自我怀疑,她给我发了一张截图——是她十年前写的第一篇网文,满屏都是青涩的表述和稚嫩的排版:“你看,谁不是从泥土里长出翅膀的呢?”
想感谢协作小组的伙伴们,我们曾在凌晨两点的群里热烈讨论角色的名字,为了一个配角的结局投票到天亮;曾在写作瓶颈期互相分享歌单,用音乐为故事注入情绪;曾在彼此的文档里留下“加油”“这里写得太棒了”的批注,让冰冷的屏幕有了温度。记得有次我生病住院,实在无法按时交稿,组长默默接过我的部分,熬夜写完后只发了句:“好好休息,你的角色我们帮你照顾着。”那一刻,我突然懂得,所谓协作,不仅是工作的分担,更是灵魂的托举。
还要感谢每一个读者。你们在评论区留下的“催更”“心疼XX”“这个反转绝了”,都是我键盘下的星光。有位读者曾说:“你的文字让我在加班后的地铁上哭出声音”,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写下的每个字,都可能在某个陌生人的生命里掀起涟漪。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比任何数据都更让我感到写作的意义。
此刻,我坐在书桌前。文档里的文字像一片生长的森林,每一棵树都记得阳光的温度和雨水的重量。从最初的懵懂小白到即将达成百万字,这一路我学会的不仅是写作技巧,更是如何在重复与挫折中保持热爱,如何在协作中看见他人的光芒,如何在孤独的创作里感受集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