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就该轮到兵部,做最后的总结性说话了,朱皇帝相信邹简臣,有这个能力水准。
这一边,沉稳老练的邹简臣,憋了半个时辰,也终于等到了发言机会。
于是,二话不说,步伐坚定的走出来,环顾左右,再拱手躬身回道:
“回禀陛下”
“兵部上下,老夫,龚侍郎,金侍郎,意见一致”
“那就是出兵,尽快发动东征北伐”
目光锐利,一言而决,掷地有声,态度坚决鲜明,支持朱皇帝的东征北伐。
开玩笑,兵部三巨头,去年的大朝会,就已经定下了计划,然后一直在筹备大战役。
耗费无数的精力,筹谋规划,调兵遣将,一切都是为了东征北伐啊。
“东征北伐”
“是举国之战,是战略大决战,事关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
“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人和方面,这是本朝最大的战略优势”
“满清鞑子是外族,霸占华夏九州,嗜血残暴,灭绝人性,不得人心”
“尤其是大江南,剃发易服,奴役士族”
“无数的忠贞义士,前仆后继,义无反顾,抗清十几年,反抗鞑子的暴政”
“地利方面,本朝的优势也不小”
“一条长江水,连绵几千里,隔绝南北,犹如天堑,易守难攻”
“本朝的精兵,足足有30多万,在长江以南,已形成了局部的战略优势”
“同时,本朝拥有广东,旧港,占城,阿拉干,也有足够多的海军战舰,优势更甚”
“更何况,福建正在交战,鞑子在长江以南,更是举步维艰”
“天时方面,本朝的优势,还是不小”
“紫禁城的满清鞑子,连战连败,娃娃皇帝,权臣内斗内耗,内部一盘散沙”
“这要是到了大决战,他们的军政,都很难得到有效的统一,更谈不上号令如一”
“反观本朝,恰恰相反”
“陛下战功赫赫,百战百胜,威望盛隆”
“从滇西起兵,一路反推,灭杀鞑子的10万西征大军”
“又下两广,拿下贵州,缅甸,阿拉干,旧港府,占城府”
“前前后后,歼灭的鞑子精锐,不下于20万,扈从辅兵丁壮更多”
“这就是天时优势,本朝无论是在士气上,还是在军政号令上,都可碾压满清鞑子”
“最后一点,就是拖不得”
“拖得越久,鞑子的国力和军队,就恢复的越快”
“本朝的战略优势,也会被鞑子逐渐缩小,或是抹平,甚至是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