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山,皇宫大内,养心殿。
大殿中央的金光,说完以后,就再次回到了自己的队列,低头垂眉,不言不语。
“哎”
龙座上的朱皇帝,眉头深陷,深叹一口气,瘫坐在龙椅上。
他也很为难啊,内心纠结的不得了。
说实在的,李晋王和李来亨,都是比较好搞定的。
毕竟都是在大西南,朱皇帝有名义,有军队,有钱粮,也可以联姻,方法很多的。
延平王郑成功,也是民族大英雄,抗清十几年。
但有一点麻烦,郑氏集团,是一个小朝廷,有下属六官,比丞相开府的权力还大。
再有一点,郑氏是海盗集团,有足够多的战船运输船
那是长了腿的,可以跑路的,满世界乱跑的那种,逮都逮不到。
不过,东征北伐,是离弦之箭,开弓没有回头箭,是必须趟过去的。
如果,金夏的郑氏,不肯让开航道,朱皇帝肯定要来硬的,绝不会妥协。
大不了的,水路并进了,陆路打福建,水师袭扰金夏,一举搞过去。
没办法的,在举国之战面前,不听话的军阀,朱皇帝肯定不会再妥协了。
“咳咳”
思虑了一会,朱皇帝撇下脑海中的乱七八糟,重重的咳了两声。
没错的,今天的廷议,要接近尾声了。
朱皇帝的议题里面,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事情,那就安排好后路,西南六省和东南亚各州府。
“今晚”
“朕把诸位爱卿,召集过来”
“东征北伐,战略规划,是一方面,这是给你们通气一二”
“其二,就是安排后路了”
“你们都知道了,一旦开启了举国之战,那就不是小事情”
“朕的五路大军,深陷前线各地,都在鞑子的辖区内,后路肯定顾不上的”
“这时候,朝廷的安危,各省府的重担,都压在你们身上”
“你们都是大明的重臣大将,举足轻重的大佬,更是忠心耿耿的仁人志士”
“在这里,朕就拜托诸位了,替朕看好这个家,看好大明王朝”
、、、
说罢,一脸真诚赤诚的朱皇帝,已经站起来了。
破天荒的,站在龙座上面,俯视着整个宫殿,对着这帮大佬重臣,抱拳鞠躬一次。
脸色凝重,表情肃穆,态度真诚,动作规范,魄力十足。
非常之事,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
东征北伐,举国之力,生死存亡之战,朱皇帝也不能置身事外,该行礼还得行礼。
两世为人的朱雍槺,活了60多年。
基本的素养,足够的经验,都在时刻提醒自己,后路若不稳,前线必崩溃。
至于后路的安危,远离大西南的他,只能指望眼前的一众大佬了。
“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