抡拳头的那种!
哼,真当姓“关”的是什么善男信女嘛?
“哦……原来是他啊!”
“江……江工?是搞出那个‘大黄分身’的江工?”一个来自某单位,负责温控系统的年轻技术员猛地瞪大了眼睛,失声叫了出来。
“是那个,弄出那种能在大黄分身之间‘飞鸽传书’的神仙玩意儿的江工?”
“原来是他!我们模拟热场分布的那个简易计算模型,核心算法框架的推导者署名里就有他!”一位来自东北某精密仪器厂的研究员喃喃自语,眼神发亮。
俺们厂的评估蒸镀腔体密封性的压力变化曲线也是小江工搞的!”旁边一个东北水瓶厂的技术员也激动地插话,带着浓重的口音,“嗨!那可是咱厂长开会都在夸的人!说这曲线画得准,省了俺们老鼻子事了!”
“哈,那你刚才那种表现……”
“这不没听过小江工声音嘛……俺们厂另一个项目的总工还忽悠俺们,指着报纸上一个‘黑人脸’说那就是小江工。蒙谁哪!谁不知道咱们小江工根正苗红……”
虽然并非所有人都直接接触过江夏的发明或具体指导,但“大黄分身”间的短消息传递,这个极具颠覆性和实用性的功能,已经在有权限的协作单位小范围传开,接触过的人全都“惊为天人”!
刚才的质疑声,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
能搞出“大黄分身”这种划时代工具的人,能写出那份天马行空又直指核心的工艺草案的人,他喊出的“国之工匠”……似乎,也并非那么难以接受了?
至少,他有这个眼界、这个资格、这份成就,去定义和评价什么是真正的“国之工匠”!
此刻,众人看向翁师傅的眼神也不同了,能让这位年轻的总设计师如此推崇、冠以“国之工匠”之名的人,其价值,不言而喻!
几个性子耿直、意识到自己刚才态度有问题的年轻研究员,毫不犹豫地排开众人,大步走到翁师傅面前,对着这位貌不惊人的老工人,深深地、无比郑重地弯下了他们平时在实验室里挺得笔直的腰杆!
“翁同志!对不起!刚才是我们眼皮子浅,以貌取人了!请您原谅!”
“翁师傅,对不住!是我们有眼不识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