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733章 心态上的区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3章 心态上的区别(2 / 2)

可是,一旦实施变法必定触犯到他们的利益。这个也就是既得利益集团为什么宁愿亡国,他们也要阻止变法的主要原因了。

能够在强盛阶段仍然愿意接受纠错的国家,必然是强者愈强的格局。晋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只是一些改革反而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晋国因为晋文公设立卿位而快速崛起,同时也埋下了一颗大雷,从这一阶段晋国就步入了分裂倒计时。

一度失去霸权的晋国接受栾书的改革,使之卿位家族权柄增重,本就极高的武德愈发充沛,加速了晋国分裂的进程。

楼令这次针对律法进行改革,没有撬动谁的利益,算起来是对黎庶以及奴、隶阶层的施恩。

等着鼎筑成再刻上铭文被公示,成为晋国日后的执法标准,意味着晋国从“礼治”转为“法治”的改变。

至于说首倡去除肉刑会在历史上拥有什么地位?这个楼令真没有想过,他就是出于为国家的考虑出发,维护秩序的同时不降低劳动力。

更变律法的事情,一次得到了通过。

不止是因为楼令以中军将之身,跟拉上范氏一块背书有关。

只要范氏没有意见,反而愿意跟楼令站在一起,等于是楼氏、郤氏、范氏没有问题,其他卿位家族只剩下顺应潮流了。

那是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利益,换作有所触及的话,不可能说没有反应。

在议题通过之后,楼令没有再抛出任何的议题。

并非是楼令在其它方面没有改革方案,晋国需要改革的地方还很多。

一旦抛出了多数家族无法接受的方案,前面通过的方案必然再生波折。

单纯就是楼令清楚主持国家大事不能太赶太急,通过的方案先执行才是正经事。

在接下来,楼氏和范氏需要干筑鼎的活,只是从材料到人工不可能是全由他们包了。

变法是国家性质,国君不该一毛不拔。

另外,其他家族不分实力强弱或大小,一样需要“随份子”的。

那不是说让所有人都有参与感,完全是一种必要的付出。

讲道理,干这种事情就是要一国之君出大头。

晋君周有了一定的积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面吝啬。

如果晋君周出得少,其实就是不如不出。

还有这种说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