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白微微皱眉,有些不解。
如果曹阳已经成熟起来了,以杨烨的性格,这话倒也合情合理。
但是如今,曹阳依旧稚嫩,驿站铺设的项目才刚刚起步。
“杨兄弟这一辈子过得实在太苦了。”
陈华叹了口气,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唯有一孙陪伴在旁,还因他自身原因常常挨饿。”
“就连往年的小小郡司长都富得流油,唯有他这位老先生不仅不动国库分毫,还经常自掏腰包补贴国库。”
“他心中想的从来不止大秦。”
“人生三大苦,皆为男儿最难承之事,都被杨兄经历过!”
虽然历经磨难痛苦的人不少,但从苦中走出来还能初心不改、一心为公的人只有一个——杨兄。
这是陈华唯一认为做罢官会比当权来得舒心的人物。
政见虽有争执,但这并不妨碍其作为一个高贵灵魂获得所有人尊敬。
柳文凝重地喝了一口水,尽管外表冷静,胸中的波澜已昭然若揭。
如此一生,为天下奔波又何罪之有?
“明日上朝,我会提议由你暂时兼任掌管国库一职,待曹阳驿路铺设项目结束后再任命他为司农大人”
。
听到李斯的话,即使平时谨慎的柳白也只有轻轻点头回应。
因为他答应过杨老人要好好看住国库的钱。
以前觉得他小气、节俭。
以为大丈夫应当放眼天下不必拘于细节之中。
然而通过实际观察与体会,柳白明白了国库并不仅仅是一个储存金银的地方,它是百姓遭遇大难时国家的最后一份保障;也是战事纷飞建设改革时期最坚固的依托,是他这样一个老翁节衣缩食留下的财产。
柳白纵使背负重任独行,也愿承担。
李斯深深地看着柳白,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你需要哭,别忍住。
“
柳白摇了摇头,简短的回答:"我不哭了。”
这几个字透露着他内心的复杂情感与疲惫。
沉默片刻后,李斯忽然开口道,“小子,跟老师去看一个人”
,然后起身朝着内室走去。
虽疑惑不已但出于尊重他紧跟上去。
**“叔叔?”
来到书房,映入眼帘的是拿着简书低声吟诵青色身影——正是自己的叔父荀衡!
"是啊,你还长高了。”
荀老师把竹片交到手上露出温柔笑容。
尽管他是着名的主张人性本恶的学者,在面前却是慈祥的老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