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想试试……
我还想试试……
我还想试试……”
一声接一声,由近及远,响彻山谷。
林昭停下脚步,没有回头,只是抬起右手,轻轻按在胸口。那里,一颗心灯正缓缓亮起,与天际星辰遥相呼应。
他知道,薪火已燃,不止于此。
***
五年后,九州大地掀起“寻灯潮”。
数以千计的年轻迟行者踏上旅程,深入边陲、蛮荒、贫乡,只为寻找下一个“林昭”。他们不再等待宗门挑选,而是主动走进人间苦难,寻找那些蜷缩在破庙、草棚、矿洞里的灵魂,递上一页经文,说一句:“你也……可以吗?”
七大世家被迫应对。萧家率先设立“燎原院”,专收民间资质平庸子弟,每年拨付大量资源。玄霄宗破例允许外门弟子自行创立支脉,只要传承《晚成经》理念,便可获得宗门认证。就连一向封闭的玉虚宫,也开放了“问道旁听席”,允许凡人每月一日入宫听讲。
而晚成院,则成了朝圣之地。
每年朔月,来自四面八方的迟行者齐聚于此,人数早已突破十万。他们不求突破,不求神通,只为在问道碑前点燃一盏心灯,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默默离开。
李长生年事已高,须发皆白,但仍每日巡视院中,查看新来者的修行进度。有弟子问他:“师祖,如今天下皆知晚成之道,您可觉得欣慰?”
老人笑了笑,指着远处一群正在扫雪的孩子:“你看他们,动作笨拙,灵气微弱,可能一辈子都筑不了基。可你知道吗?就在昨夜,其中一个孩子的愿力,竟意外唤醒了三百年前一位陨落先贤的记忆碎片。那位先贤留下了半式失传剑诀,刚好补全了《共行录》第三章。”
他顿了顿,声音轻柔:“所以啊,我们从来不问值不值得,只问愿不愿意。”
***
又三年,林昭重返晚成院。
他已不再年轻,鬓角染霜,背脊微驼,可双目依旧清澈如泉。当他出现在山门前时,万人寂静,随后齐齐跪地,心灯尽燃。
赵无咎迎上前,欲言又止。
林昭摆手:“不必多礼。我不是归来受拜的,而是来告别的。”
众人愕然。
只见他走向问道碑,伸手抚过第九道痕迹??“不悔”。指尖触碰刹那,整座石碑轰然共鸣,八境金光与九境愿力交织升腾,在空中形成一幅巨大画卷:从焚书夜的烈焰,到破庙中的雨夜;从第一盏心灯点燃,到今日百万愿力汇流……
“大道之路,非一人可成。”林昭朗声道,“今日,我将卸下执灯人之责,交予后来者。”
话音未落,他体内九条经脉同时震动,共行印记逐一脱落,化作九道金光,分别飞向九州九域。每一道光落地之处,都会诞生一座新的“问道分碑”,供各地迟行者祭拜修行。
做完这一切,林昭身形一晃,几乎跌倒。苏婉儿急忙扶住他,眼中含泪:“你耗尽了本源之力……”
他微笑:“值得。我只是个过客,而这条路,必须永远走下去。”
当晚,林昭在厢房中写下最后一段话:
>“世人常说大器晚成,殊不知‘成’并非终点。
>成,是当你倒下时,仍有后来者踏着你的脚印前行;
>是当你熄灭时,火种已在别人手中重新燃起;
>是当你被遗忘时,你的名字却悄悄刻进了别人的誓言里。
>
>所以,请不要问我何时登顶。
>我从未想过登顶。
>我只想让每一个在黑暗中颤抖的人知道??
>你可以慢,但不可以停。
>因为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相信,
>道,就永远不会断绝。”
笔落,灯熄。
翌日清晨,人们发现他的房间空无一人,唯有案上纸页静静燃烧,化作灰烬随风而去。
而在极南荒岛上,一间孤僻茅屋前,一位白发老翁正教几个渔家孩童写字。他写下的,正是那句歪斜却坚定的句子:
“我也……可以吗?”
海风拂过,带来远方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