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科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621章 从40nm到27nm的跨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21章 从40nm到27nm的跨越(2 / 2)

眼下可是在火炬实验室的地盘上,自己身为临时来此工作的合作方,做出欢迎表态似乎有喧宾夺主之嫌。

结果僵在原地,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一股微妙的尴尬瞬间弥漫开来。

“栾主任,刚刚被提升起来的那两个模组,就是我们专门给SMEEArF-1800光刻机研发的物镜系统,还有作为对照组的ArF-1500物镜”

又是常浩南及时开口,把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旁边的测试平台上。

无形的压力瞬间消失,张汝宁如蒙大赦,立刻接上话题:

“我们刚刚进行的测试,就是在193nm的DUV光源条件下,对比新旧两种物镜方案的性能……”

栾文杰并非光学系统或者半导体出身,之前也没看过光刻机被大卸八块之后的样子,所以下意识来到体积更大的1500模组旁边,左右看了一圈然后才瞄向另一边体积更加紧凑的1800模组。

“体积大了这么多?”

显然,他是把更大的模组当成了更先进的。

当然传统上,光刻系统的物镜组也确实是性能和体积成正比。

只不过常浩南的路子实在不同寻常。

张汝宁赶紧解释:

“我们采用了火炬实验室提供的负折射材料,结合常院士提出的‘折反镜一体设计’理念,大大简化了物镜组的光学设计。”

听到“简化”两个字,栾文杰才意识到自己把目标给搞反了。

好在还没把脸给丢出去,所以又故作沉着地踱步到更小的那个模组旁边,微微俯身,似乎想从眼前繁复的结构中找出些许相似之处。

只是理所当然地失败了。

“传统的折反式物镜组内部包含超过三十片精密镜片,用于校正像差、色差,并尽可能提升数值孔径……不仅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很大,而且其中的反射元件对于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苛刻。”

张汝宁进一步介绍道:

“而在更新的1800物镜组里面,大部分功能被集成在少数几片核心镜片上,独立光学元件的数量缩减到14个,所以体积比老型号小了一半以上……”

“……”

就在这时,一直坐在控制电脑前的何修军突然站了起来。

“张组长,最新一组测试数据已经处理完成!”

他走到张汝宁同时也是走到栾文杰身边,汇报道:

“193nm波长下,1800物镜组的等效数值孔径(NA)实测最大值为1.8009,最小值为1.7996,NA一致性达到±0.0013,该数值远优于我们设计指标要求的±0.006,也完全符合设计方案中理论NA值1.80的预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