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类电极材料在内的总计六大类、27小类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该决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即刻生效,更多细节会在接下来的……”
仿佛一道无形的霹雳在狭小的休息室内炸开!
理查德和戴维感觉全身的血液似乎瞬间凝固了,心脏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
二人没工夫等着电视新闻的慢条斯理,赶紧低头打开手机上的简报。
前面的内容并不关键,内容也跟刚才电视上的区别不大。
关键在后面的清单上。
【……根据《出口管制法》《对外贸易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决定对下列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第一类:Co-C-hBN(掺钴立方氮化硼)及其相关前驱体材料、复合材料…第二类:大尺寸、高质量单层立方氮化硼(c-BN)薄膜及衬底…第三类:用于上述材料合成的‘单分子阵列激光编程设备’及其关键部件…第四类:金属钐(Sm)、钆(Gd)、钇(Y)的单质、合金、化合物及含上述元素的制品……】
“电极材料!!!”理查德失声低吼,仿佛被毒蛇咬了一口,脸色瞬间煞白!
戴维也猛地倒抽一口凉气,手机差点脱手掉落!
这个消息,对于他们这些时刻关注前沿科技投资的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Co-C-hBN,单分子阵列掺钴立方氮化硼。
自两年前由华夏科学家团队在《自然-材料》上发表突破性论文以来,它凭借其超凡的特性迅速成为全球新能源、尤其是下一代超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领域公认的“圣杯”级材料!
它能让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提升数倍,循环寿命大幅延长,且安全性极高。
然而,这种材料的合成极其困难,涉及复杂且精密的原子级掺杂控制,其核心专利和最初的生产工艺牢牢掌握在华夏几家顶尖的研究机构和初创企业手中。
尽管过去一年,巴斯夫、LG化学、陶氏化学等巨头都宣布取得了实验室突破,但大规模、低成本、高一致性的工业化生产,仍然依赖从华夏进口的关键生产设备和核心原材料。
公告中前两类,是合成Co-C-hBN材料的必须条件。
而后两类则是将Co-C-hBN用于锂电池内部的必要原料。
“完了…”戴维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巨大的困惑,“怎么会是Co-C-hBN?!这…这和半导体制裁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