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爷想了想:“本科才刚刚开始,教授招聘好了,都是要下下乡的。大专的人说会多一点,将近有个几百人,中专那差不多遍地了。”
三大爷说:“从外面招聘的大学生都给安排到研究所,分配下来的大学生,直接下了车间。你要是真要本科生,全厂也就能给你拉出十五到二十人。”
“所以说,知识工人真的很少。”
谁也不言语了,知道这是在核实工人文化。
一大爷说:“能不能在厂里把有文化的工人、努力上进的工人全部给统计一下,上午文化,下午车间,前期我必须要四千人,这是雷打不动的。要不让那些机器都开不成,那可是损失不少的外汇。”
大家都感到了一大爷的急促或者说有点赶,给众人的感觉就像是张天浩刚回来的时候一样了,有的急不可耐。
二大爷说:“老易,你急什么,就是造高科技的东西也要有个时间吧。”
“时间,现在确实需要时间。如果时间够还好说,时间不够别人抢了先,那可就……”
众人不解地看着一大爷易中海。
易中海也是心思急了一下,作为立了二等功的心思也给差一点说出来。
一大爷说:“在港岛干了一年多时间,学了不少的东西,也拒绝了不少的糖衣炮弹。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那些人眼里平平无奇的东西就能卖到几港币或者几十港币,而那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信手拈来,只要有机械手把手教一天就可以。大把大把的钱只能看着不能给整到手里,这就是通货膨胀。”
“就比如,人员到期了正式使用最新的机械,才能把挣钱的纹路给在阔以阔。比如陈雪如建的服装厂,可在在这基础上在进一步的完善一体化,也就是材料、生产、成品,在统一销售,自己制造仪器,在建立一条神色的衣扣、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色机械。”
就在大家等着有人过来调控时,都把事情的责任想开了,纷纷指责张开双臂的轧钢厂的领导。
好在,大家都非常理解支持。
一大爷的果断描绘让人家跟着其他的工人来了个质的飞跃。
其实有很多的人早就看出来,一大爷易中海建的这个新厂将会是最后扩建的一根稻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