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妥善安排好手头诸般事务之后,王珏便暂且栖身于庆寿寺之中。而二狗、杨蒙与付恩卿三人,则全力投身于西山运煤道路的规划与建设大业里,一心要为这运煤之路勾勒出最为合理且高效的蓝图。
与此同时,王珏的思绪却飘向了千里之外的山东大地,他开始精心构思如何将沥青巧妙应用于山东的水利建设之中,期望以此来化解这片土地长久以来所遭受的水旱灾害与蝗灾的困扰。
山东,这片广袤的土地,其地理形势与气候条件皆颇为复杂。黄河奔腾而过,大运河蜿蜒其中,它们虽为山东带来了水运之便,然每逢雨季,河水泛滥,汹涌的波涛如脱缰之野马,无情地冲击着两岸的堤岸,致使无数农田与村落瞬间被洪水淹没,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而在干旱时节,大地干裂,河渠干涸,农作物因缺水而萎靡不振,奄奄一息,这又为蝗灾的滋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王珏忆起往昔赈灾途中所目睹的一幕幕惨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深知,若要改变这一困境,务必从河道与沟渠的治理方面精准切入。
首要之务,便是对山东境内那些如黄河、大运河这般的主要河流的堤岸进行全方位加固。王珏精心谋划,决定将沥青与当地易得的沙石巧妙混合,调制出一种类似于后世沥青混凝土的坚韧材料。将这特制材料均匀地铺设在堤岸的迎水面与背水面。如此一来,便可以形成一道坚固且防水的防护层,从而保障河道在雨季的行洪安全,极大地减少水患发生的频次与危害程度。
此外,灌溉用的沟渠亦不容忽视。这些沟渠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虽细小却至关重要,它们肩负着将水源精准输送至每一寸农田的重任。王珏想到可以用沥青仔细地涂抹沟渠内壁,经此处理,水分渗漏的问题将会得到显着改善,更多的水得以顺畅地流淌至农田之中。在干旱的岁月里可以确保农田能够拥有充足的灌溉水源,使得农作物能够茁壮成长,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缺水而导致的生长不良的状况。
如此一来,蝗灾因旱灾而引发的可能性亦随之大幅降低,因为蝗虫往往偏爱在干旱荒芜且植被稀疏的土地上产卵繁殖,如果这片土地因水源充足而绿意盎然,自然不再是蝗虫理想的栖息之所。
王珏的思绪并未就此停止,他又从后世的智慧宝库中汲取灵感,思索出一系列防治干旱的办法。比如建造小型的沥青防水层蓄水池便是一项十分可行举措。在村庄附近那些地势适宜、水源汇聚的位置挖掘蓄水池。池底与池壁在工匠们的精心打磨下变得光滑平整,随后,用沥青一层又一层地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