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顾虑不无道理,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
沈不留确确实实死了,这尸体就放在这里,苏令瑜比谁都清楚。
如果今天不把尸体认回去,他们家就等于还是有一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成员,读书是很费钱的,备考的人也几乎不事生产,这一家人好不容易供养出一个有希望科考入仕的男丁,忽然之间没了,且不说亲缘情分难以割舍,光是种种付出就让人无法甘心,今后的日子恐怕要不得安宁。
但如果把尸体带回去,他们就能安生了吗?如果是病死的,或者因为其它常见的意外去世,便也罢了,最多邻里唏嘘几遭,时间长了也就过去了,可偏偏是死于一桩凶案,还不得全尸…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今天他们把沈不留的尸体带了回去,明天风言风语就能把他们一家子给淹了,往严重了说,今后家中其他子女的婚配都要成问题,谁也不想有一户出过如此凶事的亲家。
沈不留的亲属陷入两难处境。
苏令瑜等了片刻,把他兄嫂压低的语声和偶尔拔高的抢辩都听在耳里,最后沈不留的嫂子走出来当了这个坏人,道:“这应该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苏令瑜垂着眼睫点了点头,道:“之后如果改变了想法,或者觉得有什么遗漏的事没说,随时可以来找我,我就在大理寺,姓苏。”
兄嫂二人忙不迭地走了,苏令瑜一手扶棺,回头看了看棺中遗体,拍了拍棺沿,叹道:“得了,你就安心在这儿睡着吧,以后逢年过节的纸钱,我来烧。”
说罢,她抬手示意其他人把棺材重新钉起来埋好。
成人的尸骸尚且如此难以被亲属认领,孩子的遗骸就更加难办。在案情调查告一段落以后,最让大理寺头疼的就是怎样把案情始末告知百姓。这案情过于离奇可怖,牵涉众多,一旦将细节公诸于世,光是在市集里买过便宜猪肉的百姓都会恐慌起来。
不能不公布,但似乎也不能真的公布。最后苏令瑜做主把一些过于恐怖的内容隐去,并派人去继续搜捕野狗,打死了堆在渭河岸边烧了,不少居民出城围观,见这些被人肉喂出凶性的野狗成堆地被打死烧掉,都多少安心了几分。
到此为止,这桩选在苏令瑜头顶的案子,算是结束了。哪怕在苏令瑜心里还有些事没过去,也都只是后话。
苏令瑜这头得了片刻的清净,苏细薇那边却刚风风火火经营起来。
且说苏细薇入宫之后,最初那阵子,她对自己的处境还算满意。毕竟是在太平公主身边做女使,哪怕不是主子,在宫中也不怎么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太平的女使光是打扮就跟别的宫人不同,石榴红的绫纱裙子,哪怕天冷也要穿的,平时就在炭火充足的屋子或者太平的寝殿里待着,出门时再穿上水貂毛的披风,钗子只用金的,双手不准戴饰物。这一身打扮,放在民间也没几个人担负得起。太平自己道冠羽衣的,似要把打扮人的功夫全用在女使身上去,她身边几个得用的更是穿戴如神仙妃子。
后来听宫中传言,苏细薇才知道,太平身边的女使,基本是把宫中所有美貌的宫女都搜罗到了一起,再挑出顺心顺眼的来重用。原因无它,这美貌宫女放在李治的眼皮底下,只怕被他看上也是早晚的事,太平防患于未然罢了。到了她手上,李治这个当爹的总不好来要。